順便撿回來一塊磚塊瓦礫,萬一是比青磚漢瓦還珍貴的呢?比如唐堯虞舜時期的老古董!”
“好叻!”郝簡人背好衝鋒槍向聖殿廢墟方向跑去。
望一眼塔臺上已經停止轉動的紫薇混元珠,秦濤一本正經地看一眼洪裕達:“我們已經經過了三重禁宮,只是完全沒有感覺而已。按照正常思維理解,烏族長所說的羲皇封禁九重禁宮是空間的概念,在仇池山地下數百米甚至數千米深的地方,以人工建築的形式的鐵壁囚籠——其實我們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羲皇封禁甚至不是時空的概念,而是以能量場形成的完全封閉的空間。這個空間應該是九重結構,每一重都具有不同的能量場波段,比如第一重玄關,就是我們進來時候的情境——但那個情境也不是殷商之前的情境,因為在武丁時期這個能量場空間遭到了破壞,兩件封禁的法器丟失,從而改變了能量場。”
洪裕達怔怔地看一眼秦濤,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小秦,我的腦袋鏽掉了!你說的有道理,有理有據,只是用科學無法解釋如何創造這種能量場空間,技術上無法突破。”
“不要用現有的科學認知試圖解釋這裡發生的一切,就像不能用現代人的常規思維考慮上古時期古人的智慧一樣。”李艾媛不禁嘆息一下:“上古的神話傳說不僅僅是傳說,而是真實發生的歷史,只是那段歷史距離我們太過遙遠,而且還被人刻意地隱瞞,所以後世根本無法看清歷史的本源。”
這是最貼切的一種解釋。關於上古的歷史,只能從現有的史料和文物上進行考證,比如《山海經》、《史記》等一些古籍。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裡曾經試圖進行歷史還原,他沒有采用民間相關的一些傳說,也沒有捕風捉影地把不靠譜的故事寫進去,只根據相關有限的史料整理成史。
但在兩千多年前司馬遷撰寫《史記》的時候,史料就少的極為可憐,甚至只有一些隻言片語。關於上古的歷史或者說是殷商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的歷史,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是十分模糊的,連諸子百家都對那段歷史諱莫如深,究竟是什麼原因?
大概有兩個原因。
第一,那段歷史被刻意掩蓋。比如儒家自古就有“儒不傳道”的“習慣”,此“道”並非是“道家”的道,而是遠古之初的意思。也就是“道生兩儀”中的“道”!不知道儒家為何對那段歷史那麼諱莫如深?而後秦始皇焚書,焚的什麼“書”?現在揣測絕對不是普通的“書”,而是關於“史”的書;再後是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道”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絕跡於世間。而西晉發現的《竹書紀年》是一個特例。
第二個原因,那段歷史以一種特殊的形式流傳於世間,但沒有人相信那是真實發生的歷史——就是上古神話。歷史不是神話,神話卻是歷史。文明的弔詭就在於此。為何世人不相信神話就是歷史呢?因為思想早已經被被固有的思維所禁錮,因為歷史的真實被所謂的“科學”裝在了囚籠裡。
曾經有過一個輝煌而燦爛的文明時期出現,歷史追蹤到唐堯虞舜之前,那是諸神的世紀!秦濤一想到這點不禁渾身顫抖一下:“神”在哪裡?很顯然是在歷史當中,隱藏在人的記憶深處,就在我們的身邊!
“只有證明這個獨一無二的空間是真實存在的,才能證明我所做的猜測。”秦濤緩步踏上七重塔臺臺階:“洪老,初進來所呈現出來的景象應該是武丁時期紫薇混元珠和天樞七星盤被盜之後所形成的,氐族人所守護的不過是羲皇封禁的第一重玄關,他們不知道羲皇封禁的秘密,也就不知道始終守護著的是九重禁宮這個事實。如果我所猜測不錯的話,三千多年來氐族人所居住的恢弘大殿應該是虛幻的,我們所看到的也是虛幻的,該怎麼解釋?”
洪裕達擦了一下冷汗:“奇門遁甲可以達到這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