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會有人問,你姥爺究竟是幹什麼的啊?難道民間傳說中會走陰過陽,驅鬼畫符的陰陽先生?

這裡我要交代下,其實,我姥爺在當地倒也是挺有名的,不過他的職業並不是陰陽先生,而是一個……收電費的。

記憶中,姥爺常常手裡拿個黑皮包,皮包裡放著一支鋼筆,一個小筆記本,一打零錢票子,挨家挨戶的收電費,這時候我總是會屁顛屁顛的跟在姥爺身後,就跟收保護費似的,感覺很是威風。

遇到停電的夜晚,我就會很興奮,因為姥爺會拿起院子裡一根長竹竿,帶上我,走到村頭那個全村唯一的電閘那裡,輕輕一捅,村子裡立刻亮堂了起來,讓我很是羨慕,以為姥爺是無所不能的。

而且在村子裡,姥爺是最有文化的,據說姥爺的父親,也就是我的太姥爺,在解放前是個當地頗有資產的小地主,早年也做過幾年的陰陽先生,所以姥爺多少也學了些太姥爺的本事,而姥爺小的時候上過幾年私塾,所以村子裡誰家有了大事小情,都是姥爺來出面操辦。不但如此,姥爺還會講很多故事,各朝各代的歷史名人,民間各地的風土人情,甚至傳說中的狐鬼神怪,姥爺講起來都是滔滔不絕,形神兼備的,一度讓我很是疑惑姥爺是不是個曾遊歷四方的說書先生。

不過,姥爺還有一個副業,在當時的農村,確實有些事需要有個特殊的人來做,比如某家有老人去世了,東北這裡通常都會說老人老了,這時就要找陰陽先生給主持操辦,而姥爺就是當地這種事情的主持者。

在東北的舊習俗裡,在死者的彌留時刻,死者須穿上壽衣。需貼身穿白色的襯衣襯褲,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褲,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長袍。整套服裝不能夠有釦子,而且要全部用帶子繫緊,這樣做是表示\"帶子\",就是後繼有人的意思,而且衣服上不能有口袋,避諱“袋子”這個詞,為的是不讓死者帶走任何一代人。

在死者的頭上要戴上一頂挽邊的黑色帽,帽頂上縫一個用紅布做成的疙瘩,用來驅除煞氣,人們認為這樣做對子孫是吉祥的。壽衣一定要是傳統的式樣,哪怕改朝換代、時過境遷,平時再也不穿民族的傳統服飾了,等到臨死的那一天,也還得要恢復原來的裝束。因為按照傳統的觀念,人死之後就要去見遠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認不出自己的子孫,不讓他認祖歸宗。

老人氣斷後,就要入殮。入殮時,死者需臉蒙黃表紙,叫做“蒙臉紙”,口含一個銅錢,叫做“噙口錢”,手裡要拿著一個鞭串的小麵餅,叫做“打狗餅”,老人的頭上要倒扣一碗飯,叫做“倒頭飯”。停靈期間,要搭靈棚,棺頭要點一盞“引魂燈”,燒紙要專門放置一個陶盆,兒女晚輩要批白帶孝,前來弔喪的親戚朋友腰間要系白帶,磕頭燒紙,而孝子要對前來弔孝的客人磕頭做答禮。

然後還要準備燒紙,這不是簡單的紙錢,按照民間習俗,要做紙紮的牛、馬、轎子以及金山、銀山、童男童女等,要隨同祭奠儀式一併燒之。

出殯的時候,孝子長男要手拿引魂幡,頭頂陶盆,聽知客人唸完路引,就要摔破陶盆,這時孝子不能回頭,否則就會和死者一起走(死)了,然後一行人抬起棺木,抬到墳塋地,老人便入土而安。

這是東北的民間喪葬習俗,說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如今都是火化,過程就更加簡練,但很多必要的禮儀程式還是要有。

----------------------------------------------

前面說了姥爺很會講故事,也很喜歡講故事給我,他常說我腦瓜好用,聽到看到的東西,都能記得住,是個聰明娃兒。

在我腦海裡記憶最深刻的故事是一個審麻袋的故事。

話說在宋朝年間,在廬州這個地界,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