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無窮無盡,蟲潮也無窮無盡,不過雙方的僵持局面很快就被米軍增援部隊打破。

透過沒被幹擾的海岸線,駐紮加利福尼亞州彭德爾頓營地的海軍陸戰隊一師透過運輸艦到達了普吉特半道,在海上艦隊的火力掩護下快速登入。

這支部隊是米軍正規軍裡的精銳部隊,海軍陸戰隊主力師和太平洋戰略機動部隊,整編兩萬人,主站坦克80輛,兩棲戰車233輛,裝甲車輛165,火炮273門,反坦克導彈發射器465部,防空導彈系統106部。

火炮中155毫米榴彈炮108門,203毫米榴彈炮12門,81毫米迫擊炮72門,61毫米迫擊炮81門,大量的火炮和裝甲車輛可算是解決了海軍艦隊目前面臨的難題。

整整120門大口徑火炮形成的炮幕梯隊幾乎頃刻間就將所有在地面上活動的蟲群盡數消滅個乾淨,比花裡胡哨的導彈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最重要的一點是炮彈很便宜,而米軍的海空後勤保障能力又是天下聞名的牛逼,一度讓這些將軍將領們鬆了一大口氣紛紛開始彈冠相慶。

可第一師的師長卻給他們帶來了一個不太美麗的訊息,那就是他們儲備的彈藥基數打完後短時間內基本上不可能得到炮彈的供應。

“FuckYou!你在說什麼胡話!我們艾美瑞卡缺什麼都可能,怎麼可能缺炮彈?你把我們封存的庫存吃了?”

艾美瑞卡常備儲存的彈藥其目標是重大沖突時可以滿足米軍在發生重大沖突時至少30-60天裡的彈藥消耗,不要小看這才一到兩個月的數量而已,要看米軍對重大沖突的定義以及時間線。

米軍重大沖突的定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規模的戰爭,而在二戰後期米軍武裝力量的總人數是超過1000萬人的,其中一線部隊的總人數也達到過400萬人。按的是這種“重大沖突”的“人員數量”準備的武器儲備。

“範弗裡特彈藥量”,就是其國武器使用和儲備數量的一個代表。一個師126門炮在9天時間裡,共打出36萬發以上的炮彈,平均每門炮打了2800多發炮彈,每天每門炮要發射320枚以上的炮彈。

以當初艾美瑞卡當局的尿性和後面冷戰劍拔弩張的環境,他們一定會按照千萬級別的軍隊需求來生產足夠的武器儲備封存。

結果你告訴我炮彈不夠用?這不特喵的來搞笑?

海軍第一師的師長看著暴怒的艦長臉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簡略的給上司解釋了一下目前的情況。

封存在戰備倉庫內的武器彈藥是有,甚至可以說有的是。

但有些尷尬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裝備‘墳場’的資料資訊早就遺失的差不多了,你要說這裡儲存了多少大型裝備還能有數,具體但特定型號的彈藥啥的東西那就真沒數了。

最尷尬的一點是他們內部有確切資料的定向彈藥,比如155毫米,203毫米火炮的炮彈基本上都援助給了二毛,開戰一年多的時間內艾美瑞卡就前後送過去了200多萬枚庫存彈藥,後面還想送300萬枚子母集束炸彈。

已經查明的庫存炮彈全都送了出去,那靠現有的軍工廠生產行不行?答案是可以,但必須要等。

在某紅哥解體後艾美瑞卡的軍工業就進行了大範圍縮減,產能驟然蒸發了三分之一的產能,而距離那時候過去了近三十個年頭,現在還能生產的工廠攏共加起來就6家。

注意,是工廠而不是企業。

為什麼會掉的這麼厲害?因為沒有需求。

在艾美瑞卡的競爭機制下沒有需求的企業只能倒閉,以艾美瑞卡對某駱駝的戰爭為例,13-19年的整年炮彈投放量平均下來不到4000枚。

就按創紀錄的19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