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是什麼意思?

參與鬥寶的其他人腦子裡不禁浮現出這個問題。

“小兄弟,這話是什麼意思啊?”老劉頭皮笑肉不笑地問道。

楚驍“嘖嘖嘖”地起身,圍著老劉頭拿出來的玉璽打量。

“從外觀來看,你這個應該是洪武年的玉璽對吧?”

老劉頭自得地撫須,“正是,沒想到小兄弟年紀輕輕,也是個博古通今的人物!”

楚驍沒有理會老劉頭誇讚,自顧自地說道。

“按理來說,傳國玉璽,應是開國皇帝所製作,然後世代傳承。因此,收藏價值極高,又有寶皇的美譽。”

“不過嘛,這個收藏價值極高,也僅限於開國皇帝所制!”

開國皇帝四個字咬的極重,站在美婦身後的歐陽老嫗聽到此話,瞬間想到什麼,俯身向美婦耳語。

美婦聽完,美眸流轉,但是看向楚驍的夜明珠後,後癟了癟嘴,一副少女模樣。

老劉頭眼睛微眯,眸光陰狠,冷笑道。

“小兄弟說了這麼多,莫非是覺得我這個玉璽有問題?”

“老東西,不算太蠢嘛。”

沒等老劉頭髮作,楚驍接著解釋道。

“眾所周知,洪武年後,太祖的皇太孫繼位,年號建文。建文二年,燕王發動靖難之變。兩年後,燕王攻入金陵,改號永樂。”

“同年,建文帝下落不明,連帶著太祖的傳國玉璽一起,流落人間!”

“感謝小兄弟的歷史科普,但是在座的都是收藏大家,對於這段歷史自然都是清楚的。”

老劉頭臉色不變,依舊笑呵呵地說道。

“你說建文帝與太祖的傳國玉璽一起流落民間,但這也不能說明,我的這個玉璽,不是太祖的傳國玉璽啊。”

“老夫請很多同好與鑑寶師掌過眼,這個玉璽不論是材質,以及印文,皆是洪武年的產物!”

“你真是不見黃河心不死啊,”楚驍笑著搖搖頭,轉頭看向美婦。

“閣主,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萬珍閣應該有一件藏品,與燕王的靖難之變有關。”

美婦點點頭,“不錯,妾身剛好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已經遣人去取了。”

話音未落,兩個侍女提著一個畫框走進了屏風。

畫框裡裱著一張長方形的蠶絲紙,裡面記載了燕王發動靖難之變的檄文。

楚驍上前一步,指著檄文右下角的璽印,向老劉頭笑著問道。

“老頭,你看這個印文,熟悉不熟悉?”

老劉頭的神色變得難看,但還是厲聲言道。

“即使這玉璽是永樂帝所制,那又如何?雖比不上太祖的玉璽,也不是你們這些寶物能比的!”

楚驍再次笑著搖頭,指著檄文的落款。

“你又想多了,看看這個落款時間。”

眾人循著楚驍的手指望去,只見蠶絲紙上赫然寫著五個大字:洪武三十二。

“眾所周知,太祖於洪武三十一年駕崩,同年建文帝繼位,即洪武三十一年,是建文元年。那我問你們一個問題,永樂元年,是建文幾年啊?”

美婦清晰地答道,“建文四年。”

“沒錯!”楚驍打了個響指,“靖難之變持續了四年,而在兵變伊始,彼時還只是燕王的永樂帝,不願承認建文帝的正統身份,因此沒有用建文年號作為檄文的落款,反而繼續沿用洪武年號。”

“你的玉璽確實是永樂帝所制沒錯,但在洪武三十二年,那時的永樂帝,還只是燕王!”

此話一出,老劉頭的神色愈發難看,胸腔劇烈起伏兩下,終究還是想不出反駁的言語,只能怒然拂袖離場。

楚驍隨意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