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上正廳的臺階,站定在那擺放著香爐和鮮花的檀木大案前,清了清嗓子,展開手中那明黃色的聖旨。
此時,一陣微風吹過,吹動了太監的衣角,卻吹不散這莊嚴的氣氛。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更增添了幾分神聖之感。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承天序,奄有四海。今有張氏之女嫣,賢良淑德,溫婉端莊,具坤儀之美,彰婦道之範。特冊封為皇后,母儀天下,佐朕治理後宮,以正宮闈。
又有張國紀,乃皇后之父,教女有方,品行端正。著封為康伯候,享侯祿,賜宅邸,以示恩寵。
望爾等敬天法祖,恪盡職守,勤勉奉公,勿負朕恩。
欽此
“張國紀整理了一下衣冠,神色莊重而虔誠。他緩緩跪地,雙手向前平伸,額頭觸地,行著最為標準的大禮。口中高呼:“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在寂靜的張府中迴盪。每一個字都飽含著對皇帝的感激與忠誠。
起身時,張國紀的眼中閃爍著淚光,那是喜悅與敬畏交織的光芒。
把王體乾帶進裡屋,奉上茶,屏退左右,張國紀面帶微笑,雙手恭敬地遞給傳旨太監一疊厚厚的銀票,語氣誠懇地說道:“公公一路辛苦,小女承蒙聖恩,此次冊封之事,公公功不可沒。這點心意,還望公公笑納。” “康伯候,這,小的怎麼敢呢?”王體乾嘴上說著,手上。不動聲色地將銀票收入袖中,微微點頭道:“張大人客氣了,這都是皇后娘娘的福分。”然後,王體乾警惕地四周環顧了一下,此次前來傳旨的乃是他,他作為天啟為數不多的信任之人,此番前來定是還有深意。他輕聲說道:“張大人,皇后娘娘遇刺,不過好在娘娘洪福齊天,那刺客未能得逞。”他的聲音雖輕,卻如一道驚雷在張國紀耳邊炸響。
張國紀大驚失色,額頭上瞬間冒出豆大的汗珠,他瞪大了雙眼,嘴唇顫抖著,聲音也變得顫抖起來:“這……這是何人指示?竟敢對皇后娘娘下此毒手!”他的雙手緊緊握拳,身體因為憤怒和擔憂而微微顫抖。
“何人指示?”王體乾輕聲說道,他的臉上帶著一絲凝重,聲音雖輕卻清晰地傳入張國紀的耳中。他深意的看著張國紀說道“陛下必有聖斷”。張國紀聽了,心中猶如掀起了驚濤駭浪。他怎麼也想不到,事情竟會來得這樣快。
心中暗暗思忖:“這背後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膽,竟敢對皇后娘娘行刺,難道是朝堂中的那些敵對勢力?亦或是後宮中的明爭暗鬥?”
送走王體乾後,張國紀呆坐在那裡,宛如一尊失去了靈魂的雕塑。“哎”他長嘆一聲,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過往的種種。
楊漣曾私下和他暗談過,要除掉魏忠賢。那是一個靜謐的夜晚,楊漣神色凝重,言辭懇切地向他闡述著魏忠賢的種種罪行,力陳其對朝廷、對社稷的危害,極力主張將其剷除。
然而,當時的張國紀拒絕了。在他看來,楊漣這批東林黨人,嘴上說為了天下黎民,實際上還不是想自已把持朝政。自嘉靖、萬曆開始,這群文人就沒消停過。
回顧歷史,嘉靖朝的“大禮議”之爭,使得朝堂紛爭不斷,各方勢力角逐。萬曆朝的“國本之爭”,更是讓朝廷陷入混亂。皇權和相權的鬥爭,在明朝的歷史長河中從未停歇。
東林黨人以清流自居,看似正義凜然,實則充滿了權力的慾望。他們打著為百姓謀福祉的旗號,卻在背後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擇手段。
後來,楊漣託心腹,送了一瓶藥,讓張嫣給天啟服用,說是可以早得龍子。“紅丸案”歷歷在目,張國紀不禁心生疑竇, 那“紅丸案”的陰影始終籠罩在他心頭,揮之不去。張國紀越想越覺得不安,他開始懷疑,先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