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穿越無人區 (第3/4頁)
讓你流浪,你成全國旅遊形象大使 點娘快護我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和風蝕殘丘,它們的形成原因是由於暴雨把地表侵蝕成很多溝谷。
然後,風再沿著這些溝谷吹蝕,這樣暴雨與風多次反覆侵蝕,谷地逐漸擴大加深,最終發展成了峽谷,所以稱為風蝕谷。
現在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過去,看到那一根根像是柱子一樣的岩石沒有,那叫做風蝕柱。
風蝕柱是風蝕殘丘由於其砂泥層中垂直節理特別發育,又經過多次暴雨的反覆切割與風蝕作用。
最終將鬆軟的沙土石捲走,如此,原來塊狀的岩石就被切割成了一條條的石柱,所以稱為風蝕柱。
這些風蝕柱被強風刀刻斧鑿般地雕成了一個個似物似人、似禽似獸的造型,千姿百態,惟妙惟肖。
像是前面那個風蝕柱就被強風吹成了蘑菇形狀,所以它就叫做風蝕蘑菇。
是的,你們沒有聽錯,那玩意就叫做風蝕蘑菇。
而風蝕蘑菇是可以進一步發展的,當風蝕到一定程度時,風蝕蘑菇就會變的不穩定。
然後當大風吹來的時候,會讓風蝕蘑菇左右搖擺,如此,它就變成搖擺石了,是不是很有意思?”
秦遠走到一塊搖擺石的面前,然後認真的盯著它看,隨著一陣疾風襲來,那石頭立即就搖晃了起來,看著非常的有意思。
而這樣的景象,秦遠其實也是第一次親眼所見,之前他自己都是透過網上的影片看到的。
透過他人影片觀看和自己親身體驗的感覺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後者多了一層代入感,這不是影片能夠給予的。
就在這時候,他的目光看向了地面,頓時他就在地上看到了一片稜角分明的石塊。
這立即就引起了他的興趣,接著他蹲了下來,然後撿了幾塊握在手中。
“這些石頭挺有意思的,跟你們科普一下,這些稜角分明的石塊叫做風稜石。
它的形成原因也離不開風蝕作用,是這樣的。
前面提到了風蝕柱,而風蝕柱的根部常常由於風的吹蝕作用從而形成了一片凹坑,這叫做風蝕窪地。
然後嵌在窪地中的卵石由於風沙日積月累的摩擦,其上部先受磨蝕,形成光滑面。
後來卵石滾動,另一部分又受磨蝕,形成另一光滑面,類似作用多次進行,最後就被磨出了多個磨光面,從而變成了風稜石了。
這玩意邊稜清晰鮮明,造型奇特,很有觀賞價值,拿回家收藏倒是挺有意思的。”
秦遠說著就將其中一個放進了自己的揹包之中,這玩意算是這裡的紀念品了。
這風稜石並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是可以帶走的,畢竟整個景區內各種各樣的風稜石隨處可見。
看了雅丹,又在風蝕谷之中逛了一個多小時,時間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下午的5點鐘。
此刻太陽雖然還沒有落山,但是對於秦遠來說也已經算晚了,所以秦遠沒有多做猶豫,直接就坐上了觀光車回到了景區門口的位置。
“現在時間不早了,魔鬼城我也算是來過了,該看的景色也已經看過了,是時候離開了。
我原本的計劃是原路返回,然後順著國道前往哈密,但是想了想,原路返回的話,我等於要多走180公里,這個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所以我打算臨時變動計劃,我剛才在衛星地圖上面看了一下,如果我直接穿越魔鬼城往北走,只要前進250公里就可以直接抵達哈密了。
這可以讓我節約550公里的距離,是的,你們沒有聽錯,就是節約550公里,因為從我現在所處的地方走正常的國道到哈密,需要800公里。
而若是直接穿越魔鬼城,就只需要250公里,那為什麼地圖導航讓我走國道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魔鬼城的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