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地方貪腐與割據。

趙信親自寫信給孫堅、劉備、袁紹三人:

“昔日亂世,你們是英雄。”

“今日盛世,你們是功臣。”

“我不會奪你們之權,但我必須為天下人負責。”

“只要你們願助我安定一方,我便許你子孫榮華富貴。”

三人閱信後,沉思良久。最終,孫堅率先表態:

“趙公有德,吾願歸附。”

劉備緊隨其後:

“願奉陛下為主,共守太平。”

袁紹雖有猶豫,但在趙信承諾“宗室待遇不變”後,也選擇接受改革。至此,天下正式進入“大光一統時代”。

【第二步:設立九州總督府,統籌全國政務】

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趙信設立“九州總督府”,分設九位總督,分別管理:

州名總督職責洛陽(京畿)周遠直接輔佐皇帝處理政務揚州(江東)孫策管理東南水運與商業荊州劉備統籌南方防禦與農耕幽州張猛虎防禦北方匈奴與鮮卑涼州李廣發展西北牧業與貿易益州諸葛亮推動西南開發與教育冀州袁紹管理河北經濟與民生青州關羽護衛東部沿海安全幷州劉修整頓邊疆秩序與司法

每位總督定期赴京述職,接受內閣考核。趙信強調:

“你們是地方的父母官。”

“不是諸侯,也不是將領。”

“你們的任務,是讓百姓過得更好。”

此舉極大提升了行政效率,減少了地方割據風險。

【第三步:推動文化交流,融合民族認同】

趙信深知,要真正實現“天下大同”,必須打破地域與族群隔閡。他下令:

在各地設立“大光書院”,推廣統一教材;

編纂《大光語典》,規範語言文字;

鼓勵通婚、遷徙與交流;

尊重各地風俗,同時融入國家主流文化;

設立“民族事務院”,專門處理多族問題。

他還親自巡視各地,走訪少數民族聚居地,傾聽民意。在一次訪問南蠻部落時,他說道:

“我不是來征服你們的。”

“我是來邀請你們加入這個新世界的。”

“只要你們願意學習、工作、納稅,你們就是大光的子民。”

“沒有高低貴賤,只有共同進步。”

此言感動無數族人,紛紛歸附。

【第四步:設立國際使團,推動四海共治】

趙信不僅關注國內統一,更志在構建一個“四海共治”的世界秩序。他設立“大光使團”,派遣使者出訪周邊各國:

向匈奴贈送絲綢與茶葉,換取馬匹;

與西域諸國簽訂通商條約;

派遣留學生前往羅馬帝國,學習西方制度;

邀請波斯、天竺僧侶入京講學;

在洛陽設立“萬國館”,接待各國使節。

他還頒佈《大光外交憲章》:

“我們不求統治他人。”

“但我們願意與所有願意和平相處的國家合作。”

“我們的目標,不是擴張領土。”

“而是傳播文明與正義。”

此舉贏得四海敬仰,各國紛紛遣使來朝。

【尾聲:四海歸一,天下大同】

公元190年冬,洛陽皇宮舉行盛大慶典——“天下一統大典”。趙信身穿龍袍,登上太極殿御座,宣佈:

“從今日起,大光不再只是中原的王朝。”

“而是四海的共主。”

“我們將不再有內戰。”

“我們將不再有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