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之戰後,趙信與東西南北軍將領謀定而動,計劃兵分五路,攻取秦國尚存的三十座城池。魏王瞻前顧後,舉棋不定。為免魏國有所警覺,蜀國當務之急乃是儘快將秦國城池盡收囊中。趙信親率七萬五千陷陣營士兵,自陳倉啟程,新添兩萬餘預備役,沿著召邑城、西岐城、醴泉城、咸陽城一線進軍,最終直搗櫟陽城。此線乃秦軍主力屯駐之所,因秦軍近年來與魏國交戰頻繁,兵員徵調有限,故秦軍五支軍隊,每支僅兩萬之眾,總計不過十萬人。據間諜密報,秦王已下令強行徵召預備役。然商鞅變法方興未艾,秦國國力尚未得以增強,趙信自是不會給秦國喘息之機。其餘蜀國四軍,則負責清掃其餘二十五座城池。秦軍城池守備軍人數在三千至五千之間,對於蜀國四軍,每軍五萬士兵而言,實非難事。預計一年半時間,便可攻克秦國所有城池。

趙信騎在高頭大馬上,眼神堅定,望著前方的召邑城。他深知此役至關重要,這是攻陷秦國城池的第一站。

“陷陣營聽令,列陣!”趙信一聲令下,七萬五千陷陣營士兵迅速而整齊地排列開來,士氣高昂。預備役們雖略顯緊張,但也緊緊跟隨。

秦軍在召邑城嚴陣以待,城牆上佈滿了士兵。然而,陷陣營的強悍超出了他們的想象。趙信指揮著士兵們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攻城器械不斷撞擊著城門。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陷陣營計程車兵們如猛虎般衝入城中,與秦軍展開了巷戰。秦軍漸漸抵擋不住,召邑城很快被攻陷。

初戰告捷,趙信並未鬆懈,他立刻整頓軍隊,馬不停蹄地向下一個目標西岐城進發。他知道,後面的戰鬥會更加艱難,但他有信心帶領士兵們一路披荊斬棘,完成攻陷秦國剩餘城池的使命。行軍途中,探子來報,西岐城守將竟是當年與趙信在軍中並肩作戰後分道揚鑣的舊友王毅。趙信心中五味雜陳,昔日好友如今卻要在戰場上兵戎相見。

抵達西岐城後,趙信並未急於進攻,而是派人送了一封信進城,希望能與王毅一敘。王毅收到信後,猶豫再三,最終決定出城與趙信相見。兩人在城門外的空地上相對而立,氣氛有些尷尬。趙信率先打破沉默,勸王毅歸降,共同為蜀國效力。王毅卻表示自己深受秦王恩惠,不能背叛。

話不投機,兩人只好各自回營。一場大戰一觸即發。戰鬥打響,陷陣營依舊勇猛無比,可王毅的守城之策也十分精妙,一時間雙方陷入了僵持。趙信深知不能再拖,於是親自率領精銳部隊,從城牆薄弱處發起猛攻。在他的鼓舞下,士兵們士氣大振,終於攻破城門,衝進城中。王毅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趙信望著老友的屍體,心中滿是悲慼,但他沒有時間沉浸在悲傷中,又要為下一場戰鬥做準備了。

趙信安葬好王毅,帶著沉重的心情繼續率軍前往醴泉城。醴泉城守將聽聞西岐城已破,王毅戰死,心中十分惶恐。但他深知自己職責所在,只能硬著頭皮加強城防。

當陷陣營抵達醴泉城時,守將組織了敢死隊,趁夜偷襲趙信的營地。然而,趙信早有防備,設下埋伏,將敢死隊一網打盡。隨後,趙信發動總攻,以投石車、雲梯等器械猛攻城牆。守將拼死抵抗,城牆上箭如雨下。

激戰中,陷陣營士兵奮勇攀爬城牆,與秦軍展開肉搏。趙信身先士卒,衝入敵陣,斬殺數名秦軍將領。秦軍士氣大減,防線逐漸崩潰。最終,陷陣營攻破城門,佔領了醴泉城。

此役過後,趙信的軍隊稍作休整,又向著咸陽城進發。他明白,越接近秦國都城,接下來的戰鬥將會越發艱難,但他的決心從未動搖,定要完成那攻陷秦國所有城池的使命。

當趙信的軍隊逼近咸陽城時,商鞅親自登上城樓指揮守備。他深知咸陽城一旦失守,秦國危矣。商鞅佈下了嚴密的防守陣勢,城牆上佈滿了各種防禦器械,士兵們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