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杜悅決定派遣使者前往義渠國,正式向其宣戰。這場戰爭的名義是討伐夷狄,以彰顯蜀國的正義與威嚴。

蜀國擁有龐大的人口,總計達到了 213 萬之多。其軍隊也相當強大,分為六支,總兵力達到了 26 萬人。其中,武軍作為蜀國的主力部隊,人數達到了 7.5 萬人,這支部隊是特意為趙信準備的,可見趙信在蜀軍中的地位之高。此外,還有文軍 2.5 萬人,負責守備蜀都,確保國內的安全。而東西南北四軍則各有 4 萬人,共計 16 萬人,他們將分別從不同方向進攻義渠國。

相比之下,義渠國的規模要小得多。目前,義渠國僅有 9 座城池,人口約為 36 萬。其軍隊只有一支,人數為 7 萬,各城的城防軍人數在 3000 至 5000 人之間,城防力量較為一般。

四個月後,使者成功地將戰爭契約交到了隴西城的趙信手中。趙信毫不猶豫地率領著他的陷陣營,迅速向義渠國的烏氏城進發。根據他的預計,只需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夠攻破這座城池。

攻破烏氏城後,趙信將繼續揮師東進,預計再過兩個月,便可攻下義渠國的鳴墨城。之後,他計劃在三個月內攻克靈州城。最後,再過一個半月,就能攻破義渠國的都城冰雁城。

與此同時,蜀國的東西南北四軍也將展開行動,分別攻擊義渠國的另外 5 座城池。按照趙信的估計,大約半年的時間,這 5 座城池也都將被攻陷。

然而,就在趙信滿懷信心地朝著烏氏城進軍時,義渠國卻做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舉動。他們聯合周邊幾個小部落,臨時組建了一支約 3 萬餘人的援軍,火速趕往烏氏城支援。當趙信的陷陣營抵達烏氏城時,發現守城兵力遠超預期,而且城外還有援軍虎視眈眈。與此同時,蜀國東西南北四軍在進攻義渠國另外 5 座城池時,也遭到了頑強抵抗。義渠國利用地形優勢,設定了重重陷阱和防線,使得蜀軍的推進速度大大減慢。原本預計半年就能結束的戰爭,一下子陷入了僵持階段。趙信意識到,這場戰爭遠比他想象的要艱難,他開始重新審視作戰計劃,思考如何突破當前的困境,而蜀王杜悅也密切關注著前線戰況,準備隨時調整戰略部署。 趙信苦思冥想,決定採用聲東擊西之計。他先派小股部隊佯裝進攻援軍,吸引其注意力,同時讓陷陣營主力趁著夜色悄悄繞到烏氏城後方。當援軍被小股部隊引開大部分兵力時,陷陣營突然出現在烏氏城後,發起猛烈攻擊。城防軍沒想到後方會突然遭襲,頓時陣腳大亂。趙信身先士卒,帶領陷陣營如猛虎般殺入城中。與此同時,蜀王杜悅也下令文軍派出 1 萬人馬,支援東西南北四軍。這支援軍的加入,讓蜀軍士氣大振。在各軍的奮力攻擊下,義渠國的防線逐漸被突破。原本頑強抵抗的義渠軍隊,在蜀軍的前後夾擊下,開始節節敗退。一個月後,烏氏城被攻破,隨後其他幾座城池也相繼被拿下。趙信乘勝追擊,率領陷陣營直逼冰雁城,這場僵持的戰爭終於迎來了新的轉機。

冰雁城作為義渠國的都城,城高牆厚,守衛森嚴。義渠王蔡虎深知這是最後的防線,他集結了城內僅有的 2 萬兵力,誓要與蜀軍決一死戰。趙信率陷陣營趕到冰雁城後,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先觀察了城池的地形和防守佈局。他發現冰雁城的東門防守相對薄弱,但有一條護城河阻擋。於是,趙信命人準備大量的攻城器械,同時暗中派人在護城河中填土造路。幾日後,攻城開始。陷陣營在東門發起猛烈攻擊,守城士兵奮力抵抗。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突然,冰雁城的西門傳來一陣騷亂。原來,蜀王杜悅派出的一支奇兵,繞道從西門發動了突襲。義渠軍腹背受敵,頓時大亂。趙信趁機下令全力攻城,陷陣營如潮水般湧入城中。經過一番激烈的巷戰,義渠軍徹底潰敗,義渠王蔡虎被生擒。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