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營開始攻城。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陷陣營成功攻破了寶江的城門。趙信的軍隊如潮水般湧入城中,迅速佔領了各個要點。

稍作停留後,趙信再次張貼安民告示,安撫城中的百姓。他承諾會恢復城市的秩序,讓百姓們重新過上安定的生活。

完成這些後,趙信的軍隊沒有過多停留,他們馬不停蹄地繼續向充國的國都天南進軍。

天南,這座都城的城牆高大而堅固,城防設施完備無缺。它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矗立在這片土地上。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充國國君姬達的辛勤治理。姬達勤政愛民,深受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百姓們對他忠心耿耿,願意為他效命,為國家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天南城中,共有一萬多名士兵,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此外,還有八千名城防軍,他們負責守護城市的安全。另外,還有兩千名預備役士兵,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在這些軍隊中,有一位備受矚目的將領——李銘。他是充國的名將,以能征善戰而聞名。他多次率領軍隊擊退來自巴蜀的敵軍,常常以少勝多,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戰績。因此,他被充國人民譽為“長勝將軍”。

然而,這一次,李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蜀國的鎮國將軍趙信率領著四萬七千名陷陣營士兵,氣勢洶洶地攻打天南。相比之下,李銘所率領的充國士兵僅有兩萬之眾。

儘管雙方兵力懸殊,但李銘並沒有絲毫退縮之意。他毅然決然地率軍迎戰,決心扞衛國家的尊嚴和領土完整。

二月後,趙信率領的陷陣營終於抵達天南。他們在城外稍作休整,一夜之間,營帳林立,燈火通明。然而,這一夜卻出奇地平靜,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天南城牆上,戰爭的號角驟然響起。趙信毫不猶豫地發動了強攻,他計程車兵們如潮水般湧向城門。李銘則率領著充國士兵,在城頭上拼死抵抗。

戰鬥異常激烈,喊殺聲、兵器撞擊聲響徹雲霄。李銘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但終究難以抵擋趙信的強大攻勢。最終,李銘在天南城頭壯烈戰死,他的鮮血染紅了城牆。

隨著李銘的陣亡,充國軍隊計程車氣受到了沉重打擊。充王姬達眼見大勢已去,只得率領宗室子弟和百官出城投降。他們被押往蜀國國都,交由蜀王杜尚處置。

就這樣,這個擁有二百年曆史的充國,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灰飛煙滅,永遠地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此役過後,陷陣營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四萬七千名士兵中,還剩下四萬一千人。經過一個月在天南的休整,他們重新整編,準備向其國的新童城進軍。

時光荏苒,轉眼間半年已逝。趙信率領著他那令人聞風喪膽的陷陣營,如同一股黑色旋風般席捲而來,直逼新童城。

新童城,這座小城宛如一顆遺世獨立的明珠,靜靜地矗立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然而,它的規模卻頗為有限,城防軍僅有區區三千人,預備役也不過五百之數。這並非是因為新童城的統治者疏忽大意,而是由於其所在的國家僅有兩座城池,為了抵禦外敵的侵襲,不得不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徵兵和防備之中。

然而,這一切在趙信的眼中都不過是螳臂當車罷了。不到半日的時間,新童城那脆弱的防線便如紙糊一般被輕易攻破。城中的守軍驚恐萬分,紛紛丟盔棄甲,四處逃竄。

而這座小城的縣令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當趙信的大軍兵臨城下時,這位縣令竟然異想天開地想要用金錢來收買趙信,以求保住自己的官位。趙信對這種無恥行徑自然是嗤之以鼻,他毫不留情地駁斥了縣令,並下令將其處以凌遲之刑。如此貪官汙吏,實乃國家之蛀蟲,留之何用!

在新童城稍作休整兩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