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不少老弱婦孺。

今天,張秋瑞要去做的,是去自家田地裡頭放水的。

她沿著田埂緩緩往自家三畝稻田走去,晚風吹來,帶走了絲絲的悶熱,到晚上了天依舊很熱,她雙目掃向四周的田地,李天星發現家家戶戶水田裡面早就沒有水了。

唯一慶幸的是,水田並未曬乾開裂,裡面泥土還是有些溼潤的。

基本保證了水稻的存活。

想必是勤快一些的村民,每日從村口水挑水灌溉了水田,只是有些杯水車薪,但是還有點用處的。

“這三畝地就是自家的了。”很快,李天星來到他們家三畝水田邊上。

隨後,她開啟系統,花了十文錢,購買了兩噸水,直接放在三畝水田當中。

這兩噸水灌溉三畝水田,水很快迅速滲入水田,滋潤缺水的水稻、土壤。

有了水份的滋養,李天星似乎都感覺到水稻慢慢舒展根莖,貪婪的吸取土壤中的水份,水稻也不復之前懨懨的模樣,似乎精神些許了起來。

其實兩噸水遠遠不夠滋潤三畝地的水稻,好歹是能夠緩解水田缺水的。

李天星想做的話,她可以直接往自家三畝水田放上七噸八噸水也可以的,但是等明早有村民起來一看,就看到他們家水田有水,其他村民家水田旱的要死,這不好解釋的。

有時候差不多就行了,既保證了自家水田糧食的產量,又讓村民看不出來什麼,剛剛好。

“張二嫂家倒是沾光了。”等李天星離去的時候,她發現她家隔壁的水田慢慢有水滲透滋潤,水田裡面泥土明顯溼潤了起來。

她轉眼一想,想必是兩家水田相隔的原因,水會慢慢滲透到隔壁水田裡頭去了。

這樣一來,今年張二嫂家的水田裡面的水稻,也能夠多收上一些糧食上來了。

回家之後,張家後院忙的熱火朝天。

磚塊燒成了,老大帶著老二、老三製作土胚,他們打算燒製一些紅磚,想今年就把房子給建出來。

今年冬天會鬧雪災,所以紅磚大瓦房,必須要建出來,並且要多弄幾個炕房。

周秋帶著老四、老五兩人剝煮熟的菱角取肉用來曬乾。

這家很窮,很忙碌,但是很充實,每個人都在儘自己的力量,想要讓這個家過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