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老先生的邀約,代表著金財財已經被廖家的當家人接受,她也沒想到,居然是兩瓶酒帶來的功勞。

送行的時候,她便親自到廖家去,多送了兩瓶做臨別禮物。

廖母道,“我們不慣滬海的天氣,冬日恐怕難熬,所以便先回去了,你若有時間,和阿南到南洋玩一玩,那邊水果豐富,還有很多可玩可賞的景色。”

金財財嫣然一笑,“一定去,阿嶽說他曾經親手種了一棵樹,現在已經長得很大了,我有機會一定去看看。”

廖晉棠笑道,“那樹每年都要過生呢,阿南還專門買了肥料做生日禮物,每年撒一點。”

眾人言笑晏晏,看起來十分和睦。

上船的時候,報社記者也來拍照,見到金財財和廖家人相處融洽,第二天報紙上便刊登了《名伶玉皇有望嫁入豪門》等等訊息。

都市傳奇和娛樂世界也摻和了進去,爆出幾個驚爆眼球的新聞,叫這報道還沒引起討論就煙消雲散了。

廖晉南沒心思顧及這個。

自幼他就對商業感興趣,小時候還靠著賣涼茶給同學指點課業小賺過幾筆,但是大學卻轉變了主意,選了機械製造。

這一次在滬海,也是希望開一家機械廠,製造手電筒。

別看小小的手電筒,在如今也是科技產品,一般的工廠還做不好乾電池呢。

有鐵皮、有燈珠、有電池,金財財去廖家的時候,還在他的書房看見了他畫的對講機圖紙。

圖紙畫的很好,比市面上的出現的簡易對講機更先進一點。

另外還有電話的交換機,現在的電話都是撥號的,廖晉南想將其 改進一下,換成按鍵形式的,已經開始進行研究了。

她還是挺期待的,不過這東西稍微有點敏感,可能也是因為如此,所以老爺子才會來滬海幫著打通關係吧。

機械廠是現成的,櫻花侵滬之後,商人紛紛離滬,有些人將廠子都掛牌賣掉了,然而接手的人因為市面不景氣,經營不善,二度出手,被廖晉南買了下來。

接下來便是請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又招了些做雜活的,因為工程師原來是工程機械專業的,還專門開了條生產礦業機械五金配件的生產線。

機器一半是廖大哥從國外給弟弟運過來的,一般是廖晉南找了喬治先生,買了稍微先進一點的裝置。

技術人員和機器就位,工人很快就招滿了,“恆久機械廠”順利開工,生產的電筒和礦機零件質量很好,很快便行銷一時。

國內礦業機械多半來自國外,壞了或者磨損了,零件就必須從國外進口,現在有低配版本的零件也能適用,價格還便宜,大不了多備些輪番換了便是。

這些人手裡多半有槍桿子,便不缺錢財,購買這種原本必須從國外進口的零件,都十分豪爽大方。

廖晉南當然不願意僅止於此,與工程師們研究的新型材料已經在研發當中,最好是能夠做替代品甚至自主製造全部機械,而不是一直成為低配版本。

他很喜歡跟金財財聊天,每次都有所啟發,明明兩個人說的不大相干,但是總能給他帶來不一樣的靈感。

擁有一整個資料庫的金財財只是偶爾閒談兩句,還涉及不到違反世界規則,這個小bug也就一直被她卡住了。

機械廠從開業到賺錢不過一兩個月而已,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是運貨的車子總是不斷,傻子也知道貨物是銷出去了,還很受歡迎。

聽見風聲的人就重新對“拿家裡錢創業的二世祖”高看一眼。守成容易,打天下難,廖公子不光風度翩翩,掙起錢來也不弱父兄。

開工廠賺錢,賣報也賺錢。

以報紙為例,一大張報紙的排字工作每期12元左右,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