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4年秋,許昌城內的宮殿內籠罩在一片肅殺之氣中。皇宮前的梧桐葉已泛黃,隨風飄落,鋪滿了青石地面。曹操身著深紫色皇袍,立於書案前,手中緊握著一份剛從西北送來的軍報,指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
"吳權竟已收復西北草原,現正攻打涼州河西四郡..."曹操低聲自語,聲音中透著一絲難以察覺的緊繃。他轉身望向掛在牆上的巨幅地圖,目光在西北與漢中之間來回遊移。
宮殿外傳來輕微的腳步聲,侍從恭敬地稟報:"丞相,戲大人、荀大人已到前廳候見。"
曹操微微頷首,將手中軍報摺好塞入袖中,大步流星地向前廳走去。他的步伐穩健有力,但眉心那道常年征戰留下的皺紋卻比平日更深了幾分。
前廳內,戲忠與荀攸已分席而坐。戲忠正輕撫著頜下短鬚,目光若有所思;荀攸則端坐如松,手中羽扇輕搖,一派從容之態。
"志才、公達,西北有變。"曹操一進門便直入主題,聲音低沉如悶雷。他從袖中取出軍報遞給二人,"吳權這頭草原狼,胃口不小啊。"
戲忠接過軍報迅速瀏覽,眉頭漸漸皺起:"河西四郡若落入吳權之手,他將直接與我河東四郡接壤..."他抬頭看向曹操,"更令人擔憂的是,若吳權與西蜀劉備聯手..."
"這正是我所慮之處。"曹操踱步至廳中懸掛的地圖前,手指重重地點在漢中位置,"漢中乃我魏國門戶,若吳劉聯合來攻..."
荀攸此時已看完軍報,輕搖羽扇道:"陛下勿憂。依攸之見,吳劉聯合之事,恐難成真。"
"哦?公達有何高見?"曹操轉身,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荀攸起身走至地圖前,羽扇指向廣漢:"馬超降劉後被封五虎上將,駐守廣漢。而吳權此番攻打河西四郡,對手正是馬超之弟馬鐵、馬玩。"他嘴角微揚,"殺弟之仇,馬超豈能輕易釋懷?劉備若與吳權結盟,如何安撫這頭西涼猛虎?"
戲忠聞言點頭:"公達所言極是。馬超性情剛烈,斷不會與仇人共事。不過..."他話鋒一轉,"然兩方屯兵西北邊境,對我軍終究是個威脅。"
廳內一時陷入沉默。秋風穿過窗欞,吹動燭火搖曳,在三人臉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
曹操突然拍案而起:"不可坐以待斃!"他眼中燃起戰意,"公達可有良策?"
荀攸微微一笑,羽扇輕點青州位置:"吳權既傾力西北,其青州東萊必然空虛。陛下何不效古人'圍魏救趙'之計?"
"攻東萊以解西北之危?"曹操目光炯炯。
"正是。"荀攸詳細分析道,"可命曹洪、夏侯惇加強涼州河東四郡與漢中防務,同時令曹仁率大軍東進,直取東萊。東萊守將張合雖為吳權麾下五鎮將軍之一,但兵力分散,難以抵擋我大軍壓境。"
戲忠補充道:"東萊乃青州最後一塊失地,若得之,我軍不僅獲得優良港口訓練水師,更能掌控渤海鹽田——此乃北方最大海鹽產地。"
曹操撫掌大笑:"妙計!一石三鳥——解西北之困,收復失地,更得鹽利以充軍資!"他當即喚來侍從,"速召曹子孝入宮議事!"
當夜,皇宮燈火通明。曹仁接到急召,披甲而至。聽完戰略部署後,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單膝跪地:"末將願提一旅之師,為丞相取下東萊!"
曹操親自扶起曹仁,拍其肩甲道:"子孝乃我魏國棟樑,此番出征,當率十萬精兵,務必一舉功成!"
三日後,許昌城外旌旗蔽空。十萬魏軍列陣待發,刀槍如林,在秋陽下閃爍著冷冽寒光。曹操登臺誓師,三軍吶喊聲震雲霄。
曹仁全身甲冑,立於陣前,對身旁的樂就道:"樂將軍為先鋒,率三萬精兵出北海攻長廣;本將親率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