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貼身丫鬟都被換了人。

梁胤冷眼看著她,譏笑道:“娶了個不下蛋的母雞回來,還敢耍脾氣?早就該識趣滾遠些。”那貴妾甚至笑盈盈地走到她面前,說:“夫人何必強撐?若我來主事,梁郎也不會整日沉悶。”

她未曾爭辯,只是覺得這樣的日子很沒意思。

那日夜裡,她獨坐在偏院床前,屋中寂靜,燈火搖曳。她望著舊嫁妝,逐件清點,心中萬念俱灰。

她不動聲色,只在夜裡提筆,寫下了那封和離書。

和離時,她未掉一滴眼淚。穿上素淨青衣,戴上帷帽,一步步走出梁家門,身影筆直如松,不卑不亢。

和離的女子,在這世道從不受待見。

梁家人雖著急但也沒辦法,總歸是自己家的女兒,沒有趕出去的道理。

在家待了一段時間,梁家人開始給她張羅再嫁的事,有人勸她說:“再嫁一個試試?萬一遇上一個如意郎君呢?女兒家總是要有一個丈夫的。”

顧采薇只是搖頭,淡淡一句:“為何女子不嫁人便不能活呢?”

直到那日,使團公佈招生令。

顧采薇抱著好奇,穿著再樸素不過的素衣,走到城外報名處。那些貴女錦衣華服、環佩叮噹,而她只是靜靜排在隊伍末尾,眸中沉靜如水。

提問的人問她:“為何想去世外之地?”

她答:“我想過新日子,靠我自己,而不是結婚嫁人。”語氣雖淡,卻落地有聲。

使者又問了許多其他的問題,顧采薇都還記得清清楚楚。

然後,她被選中了。

榜單公佈後,京中譁然。

“什麼?和離的女子竟也能入選?”

“這是世外之地不要規矩了嗎?”

但也有人說:“她家教良好,人也聰慧,和離並不是她的錯。”

而顧家原本憂心她餘生孤苦,如今也笑逐顏開,親戚們紛紛登門祝賀。過去那幾個背後議論的遠房親戚,忽然轉口誇她有主見、有膽識。

更讓人跌破眼鏡的,是梁家竟也來了。

梁胤的母親親自帶了禮盒,說是請她回去。

梁胤更是當著眾人低頭道歉:“是我有眼無珠,采薇我錯了,你跟我回家吧……”

顧采薇望著這曾經羞辱自己的一家,眉目淡然,不悲不喜,只回了一句:“既已和離,便是兩不相干。請回吧。”

“采薇,我們……”

“沒有我們,你是你,我是我。”

她不再低眉順從,也不會回頭。

因為顧采薇入選,顧父直接升了官,仕途也變得暢通無阻起來了。

人生就是這麼奇怪。

在顧采薇離開那一日,鄰里親見前來相送。

更是有人感慨:“誰說生女兒沒有了,我看顧家的閨女比男兒有用多了。”

而顧采薇坐上使者團的車,望著窗外掠過的城景,心中無喜無悲,只覺四海廣闊、天光乍破。

她知道,屬於她的路,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