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太子便將佛祖舍利進獻肅宗,肅宗病重臥床,正是迷信天命,求漫天神佛保佑之時,自然大喜。
大唐歷代的皇帝,因為自詡為老子的後人,所有都是信仰道教的。肅宗皇帝之前,只有武則天崇佛抑道,她是因為奪了大唐的江山,故意要反其道而行之。武則天之後,中宗,睿宗,玄宗都是崇道的,特別是玄宗,早年要撥亂反正,晚年為了長生不老,更是崇仰道教,幾乎可以說是個道教皇帝。可是道教也好,老子也罷,都沒能保佑玄宗皇帝成仙,也沒能避免安史大亂。這使得肅宗覺得道教也靠不住了,於是轉而乞靈異於佛祖,尤其在龍體抱恙之後,除了常常讓不空大師主持灌頂大法,更是讓僧人們在皇宮大內日夜唸誦《仁王護國經》,在誦經聲中,他的內心才能得到些許的安慰。如今看到佛主舍利,更是大喜過望,不僅兌現承諾大興土木修繕法門寺,還興師動眾奉還舍利,對太子也變得青睞有加。
而原本與張皇后沆瀣一氣的‘李輔國’,也不止一次的在肅宗面前出言維護太子,旁敲側擊的影射張皇后和越王有奪嫡之心,不僅讓朝中大臣們頗感驚訝,連張皇后和越王李系都摸不著頭腦。
張皇后和越王李系非常焦急,本來站在自己這邊的李輔國,怎麼突然就翻臉不認人了,不止一次的召心腹臣僚,探究‘李輔國’的真實意圖。
老宦官突然翻臉,是被太子收買了嘛?還是肅宗有了什麼暗示?那麼籌謀太子之位的計劃該當如何?半途而廢不甘心,沒有李輔國的撐腰又該如何繼續下去?
越王多次求見‘李輔國’,‘李輔國’卻避而不見,張皇后數次在內廷攔住‘李輔國’也都碰的一鼻子灰。二人氣急敗壞,擔心李輔國已經與太子達成默契,便決定試上一試。
張皇后召見太子李豫說有要事相商,李豫心生狐疑,卻又不敢不去,便進宮請安。張皇后遣退宮人,僅留下一兩個心腹,然後直截了當的對太子說:
“閹賊李輔國執掌內庭使已久,制敕都出自他手,翻雲覆雨,一手遮天。擅自逼聖皇天帝遷居西內,還向聖人進讒言說要廢掉太子,可是說是罪惡滔天。如今皇帝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李輔國和程元振陰謀作亂,太子應該當機立斷,殺掉他們,我一定會做太子的後盾。”
太子心中一驚,知道張皇后此言是在試探自己,卻不知是張皇后和李輔國串通引自己上鉤,還是張皇后真想借刀殺人,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慟哭道:
“陛下病重,李輔國和程元振二人都是陛下勳舊之臣,不告訴陛下就將他們殺掉,陛下必然震驚,兒臣是恐怕陛下的身體承受不了!”
張皇后原本就是試探太子,太子不肯捕殺李輔國,她心裡認定李輔國已經背叛了自己,和太子打成一片,於是動了將二人一起除掉的念頭。
九月初三,是天成地平節,肅宗李亨的生日。肅宗在大明宮麟德殿置內道場,用宮人扮作佛祖、菩薩,武士扮作金剛神王,召王公大臣圍繞膜拜,希望得到神佛的保佑。
二十一日,肅宗又下旨除掉尊號,只稱皇帝;去掉年號,只稱元年;更是將歲首也改了,一般以正月為歲首,現在改為十一月,而且不再以數字表示,而是用十二地支表示月份,前面加一個‘建’字,歲首稱‘建子月’。同時頻頻祭天、祭祖,大赦天下,以求上天德諒佑。
在肅宗心裡,一直有一塊心病揮之不去,那就是自己在武靈擅自稱帝,逼玄宗做了太上皇,又擔心太上皇復位,強遷父親至西內。自己一病不起,是上天在懲罰自己的不忠不孝嘛?上次的日食之後,肅宗心中的不安與不詳就越來越重。
然而這一切都無法改變肅宗的身體每況愈下,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一向身體健碩的太上皇也已病入膏肓。
李隆基原本身體一直很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