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師府的道友,失敬了”。語氣也是無比的恭敬。

天師府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龍虎山天師府就沒有人不知道了。

天師府的創始人張道陵,是漢光武帝年間生人。

他自幼聰慧機敏,在父親的影響下很關注道家修身養性的事。

幼年通讀《道德經》,少年時便能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曾官至江州令。

26歲時張道陵厭惡官場的勾心鬥角,想寄情于山水之間,於是辭別官場開始了求“道”之旅。

張道陵遍訪世間的名山大川,一路帶著沿途收下的修行弟子前行。

當張道陵抵達江西雲錦山時被山間靈氣吸引,頓覺此地鍾靈毓秀、山明水秀,故而在此建立了草廬,開爐煉丹修道。

據傳短短三年便煉成了仙丹,開爐之時山上驚現龍虎異象,從此這座山被稱為龍虎山。

隨著時代的發展,龍虎山傳到第63代掌門張恩薄。

時值抗戰時期,張恩薄去了臺島,臨走之時忘了帶走信物劍印,最終導致市場上贗品氾濫。

張恩薄去世之後,原本應該將掌教之位傳給張恩薄的長子,但他的長子也病逝了,次子不願擔任掌教一位,張家就推選了張恩薄的堂侄張源先接手第64位掌教。

張源先去世後,把掌教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但張恩薄還有一個兒子就是張美良。

張美良透過多方的關係找到了信物劍印,但龍虎山已有掌教。無奈之下,張美良回到臺島繼續傳道。但天師府一脈正統至此斷絕。

江辰沒想到在這裡見到了龍虎山天師府一脈的正統傳人,想來也是讓人感到唏噓。暗歎世事無常。

“不知江道友來自哪個山門”。張中謀問道。

談話間兩人來到案几旁坐落,張中謀給江辰倒了杯茶。

江辰接過茶杯,淺飲一口,隨即道。

“一階散修,不值一提”。他說的是事實,但落在張中謀的耳中卻是謙恭之詞。

因為,江辰給他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

此子絕對不是一階散修這麼簡單。

不過他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下去。人家不說自然有不說的道理,何必強求呢?他話鋒一轉。

“江道友看上我家那塊玉石了”?

“嗯,不錯,我就是被這塊玉石吸引過來的”。他淡淡一笑。

“不知這塊玉石有何玄機”?他又為江辰續上一杯茶水。

“哦,我觀此石靈氣充裕,我正需一塊玉石刻畫法陣,然後做成玉佩送給友人做禮物”。

“一般的玉石可能承受不起法陣的威力會碎掉”。他如實稟告。

“哦”!張中謀來了興趣。他端著茶杯問道:“不知何陣威力如此巨大”?

“天雷陣”。

‘哐當’!地下傳來一陣茶杯破裂的聲音。再看張中謀已然呆立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