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楚清睡得很沉。

第二天,天還沒亮透,雄雞剛剛打鳴第一遍,楚清就悄無聲息地起了床。

他將風乾了一夜的十幾斤狍子肉用乾淨的布仔細包好,外面又套上一個舊麻袋,背在身上。

村口,王大爺的牛車已經等在那裡了,他是村裡專門負責往鎮上送貨、拉人的。

楚清給了三毛錢,也是上車了。

除了楚清,牛車上還稀稀拉拉坐了幾個要去鎮上趕集的村民。

大家互相打了聲招呼,牛車便“軲轆轆”地晃悠著往鎮上去了。

清晨的空氣帶著一絲涼意,土路顛簸,但楚清的心情卻格外輕鬆。

大約一個多小時後,牛車終於晃晃悠悠地駛入了青石鎮。

八十年代初的小鎮,遠沒有後世那般繁華。

街道兩旁大多是低矮的青磚瓦房,偶爾夾雜著幾棟兩層的小樓,就算是鎮上頂好的建築了。

路面是坑坑窪窪的石板路,上面還殘留著昨夜的露水。

雖然時間尚早,但街上已經有了些許行人,大多是穿著樸素的藍布、灰布衣裳的鎮民和附近的農民。

腳踏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就是二八大槓,叮鈴鈴的在車上響著。

這年頭想買腳踏車還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票。

而且一把腳踏車就是一百多塊錢。

但是比以前已經多了很多腳踏車在車上了。

改革開放的春風,似乎已經悄悄地吹拂到了這個偏遠的小鎮。

楚清注意到,雖然明面上還是禁止私人買賣,但街邊的角落裡,已經有一些人鬼鬼祟祟地支起了小攤,賣些自家種的蔬菜、編的草鞋,或者是一些針頭線腦的小玩意兒。

幾個戴著紅袖章,像是市場管理員的人,在街上晃悠著,但對於那些角落裡的“小生意”,他們大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偶爾上前吆喝兩聲,那些小販便迅速收起東西,等他們走遠了,又重新擺出來。

看到這番景象,楚清原本還有些忐忑的心,徹底放了下來。

看來,時代真的在悄悄改變了。

這條路,看來是走對了。

以後,他不僅要打獵,還要做買賣,而且要做大買賣!

不過現在當務之急是要先把肉給賣出去。

楚清揹著沉甸甸的麻袋,在青石鎮的邊緣地帶轉悠起來。

他可不敢像那些賣自家青菜的大娘大嬸一樣,直接在人來人往的街邊就扯開嗓子吆喝。

畢竟萬一那些紅袖章的人要拿他來殺雞儆猴的話。

他都沒有地方跑去了。

而且大娘大嬸,應該都是這一片比較熟悉的。

自己初來乍到還是低調一點比較好吧。

他得找個既不那麼顯眼,又能讓真正想買東西的人瞧見的地方。

楚清揹著東西在周圍掃視了半天之後,楚清最終選定了一個農貿市場邊緣,緊挨著一條看起來很黑的小巷子出口的拐角處。

這個位置妙就妙在,人流量不算太大,不會引起那些戴紅袖章的人的注意,但偶爾也會有挎著菜籃子的大嬸大娘,或者一些穿著體面、像是單位裡負責採買的人從這裡經過。

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他一貓腰就能鑽進旁邊的小巷子,七拐八拐之下,保管讓人找不著北。

他找了塊還算乾淨的石板,將背上的麻袋小心翼翼地放了下來,然後慢慢解開袋口,只露出一小角用乾淨的舊布包著的狍子肉。

他沒敢把肉全亮出來,只是想讓識貨的人能隱約瞥見裡面是好東西,這就夠了。

這年頭,好東西都得藏著掖著賣。

楚清蹲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