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2日澳門紅街市**
林少陽蹲在溼漉漉的青石板上,指尖撥弄著竹簍裡跳動的花蟹。攤主阿婆的收音機正放著徐小鳳的《順流逆流》,混著鹹腥的海風往人耳朵裡鑽。"後生仔,這蟹今早剛從十字門撈的,腳爪還沾著寶船的鏽呢!"阿婆的銀鐲子磕在秤盤上,叮噹聲裡帶著幾分神秘。
他拎起只蟹對著晨光細看,蟹殼紋路竟與鄭和航海圖的洋流線暗合。玄黃尺在褲袋裡突突跳動,尺端"大寒"刻度泛起青芒——昨夜寶船殘骸出水時,他在龍骨裂縫中見過同樣的紋路。
"要兩斤。"他摸出三枚沾著硃砂的永樂通寶,"搭這個古錢當添頭?"阿婆的老花鏡閃過精光,枯手突然按住蟹簍:"後生是道觀來的?這蟹..."她掀開簍底的溼布,十幾只蟹腳竟都纏著褪色的紅繩,繩頭繫著微型桃木劍。
市集突然騷動。三個穿喇叭褲的青年撞翻魚檔,冰碴子濺到林少陽的牛仔褲上。領頭的花襯衫懷裡鼓鼓囊囊,漏出的半截綢布上繡著"內府供用"——正是前夜從寶船殘骸失蹤的永樂幡帳!
---
**10:30福隆新街涼茶鋪**
楚明夷的銀針在瓷碗邊緣輕敲,褐色的廿四味涼茶泛起漣漪。穿唐裝的老闆擦拭著"王老吉"招牌,銅壺嘴騰起的熱氣在空中凝成個"炆"字。"姑娘肝火旺,加片羅漢果?"他的翡翠扳指在櫃檯上叩出《將軍令》的節奏。
"老闆見識廣,"她推了推圓框眼鏡,"可聽說過龍鱗海棠入藥?"話音未落,櫃面玻璃突然映出對面騎樓的人影——三個戴蛤蟆鏡的男人正盯著櫥窗裡的龜苓膏,領口隱約露出五行硃砂印。
老闆的銅壺突然傾斜,滾燙的涼茶潑向楚明夷面門。她旋身避開,銀針帶著水珠釘入牆面,竟將偷拍她的相機鏡頭刺穿。"咔嚓"一聲,膠捲裡滑出半張海圖——十字門水道的暗礁標著血紅"拆"字。
騎樓傳來摩托車轟鳴。唐清歡的紅色高跟鞋踩住漏油的油箱,朱雀綾卷著燃燒的報紙擲向追兵:"楚大夫,接著!"燃燒的《澳門日報》頭版標題在風中翻卷——"青城道觀列入文物保護單位"。
---
**15:45媽祖閣前漁船碼頭**
蘇玉衡的劍鞘掃過纜樁,鐵鏽簌簌落入浪花。穿膠鞋的老漁民正在補網,梭子穿梭的節奏暗合《雨打芭蕉》的韻律。"阿妹看船啊?"他抬頭露出被海風雕刻的臉,"這條'海龍號',三保太監第七次下西洋時..."
七星劍突然出鞘三寸,劍氣激得漁網無風自動。網眼間的浮標串成北斗七星狀,最末一顆標著"何氏集團"的漆印。老漁民的笑紋突然僵住,補網針"噹啷"落地——針鼻上纏著的紅繩,與紅街市蟹腳上的桃木劍同出一源。
"後生仔!"船老大的吆喝從棧橋傳來,"不是說要看寶船的壓艙石?"林少陽抱著八音盒跳上甲板,牛仔褲還沾著魚市的水漬。當他擰動發條,《茉莉花》的旋律讓船頭供奉的媽祖像突然轉向——神像底座露出個青銅羅盤,指標正對道觀方向。
---
**19:00青城道觀山門**
安慶公主的月白道袍拂過新立的石碑,"文物保護單位"的銅牌在夕陽下泛著冷光。五弟子跪坐在殘破的蒲團上,中間攤著今日所得:纏紅繩的青蟹、帶海圖的膠捲、青銅羅盤,還有半截永樂幡帳。
"民心如潮。"她將幡帳投入丹爐,三昧真火舔舐著金線繡的龍紋,"潮起時萬舟競發,潮落時..."話音未落,山腳下傳來鞭炮轟鳴。拆遷辦的卡車正在撤離,車尾"何氏地產"的橫幅被火星點燃,化作灰蝶紛飛。
林少陽的玄黃尺突然插入地縫,二十四節氣刻度逐一亮起。地宮傳來沉悶的機括聲,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