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衛戍軍的聶強。他將聶耳族將要面臨的滅頂之災告知聶強,讓聶強立即調動其手下所有人前往通知並協助全國各地的聶耳人逃往睦民國。

聶強行動很快,他當夜便調動整個衛戍軍,命眾人奔赴全國各地,將聶水的命令傳達給全國各地的地方官和地方守軍。妖魔要獵殺聶耳人的訊息在第二天天剛亮時就傳遍了整個聶耳國,聶水臨危受命負責帶領聶耳人逃往睦民國的訊息也同時傳到每個聶耳人耳中。然而,妖魔們對靈力的渴望程度絲毫不弱於聶耳人對生命的珍惜程度,他們也在天剛亮時紛紛趕到聶耳國。妖魔們的到來立刻給聶耳人帶來死亡,聶耳人如同牲畜般被宰殺,心臟被剜去,屍體像蟲豸般曝屍原地,最後成為廆鴒的口中食。

聶水那時正帶著從都城中逃出的聶耳人向聶耳國西北方向行進。由於文虎數量有限,聶水將文虎優先分配給平民,讓他們先行逃離聶耳國、逃往睦民國,而他自己則帶領士兵步行。

不久,聶水和士兵們遭遇了幾個妖。那些妖見到聶耳人,如同飢餓的獅子遇見逃命的羚羊般兇狠。雙方毫無猶豫地展開廝殺。這幾個妖雖實力強悍,卻不瞭解聶耳人的 “綠障”技能,最終全部命喪於聶水和聶耳士兵之手。此戰中,聶水一方僅付出兩名士兵陣亡、八名士兵受傷的代價。

這場遭遇戰極大地鼓舞了聶耳士兵的信心,卻也讓他們逐漸輕視妖魔,甚至對聶水發起的全國大逃亡計劃產生懷疑。但聶水深知妖魔的真正實力,始終保持清醒 —— 他明白接下來等待眾人的將是更嚴峻的危險,且這種威脅不會消散,直至死亡降臨到每個人身上。聶水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不懼怕死亡,只希望能死得其所。

次日,士兵們的所見所聞徹底讓他們見識到妖魔的殘暴與強大。他們途經的每個村莊、每個城鎮,處處可見被隨意丟棄如蟲豸般的聶耳人屍體,無一例外地被剜去了心臟。這一幕幕景象深深刺痛著士兵們,也徹底激怒了他們。當再次遭遇妖魔時,士兵們雖個個捨生忘死,然而妖魔已有前車之鑑,懂得避開聶水等少數人施放的“綠障”技能,繼而如屠雞宰狗般輕鬆擊殺聶耳士兵。跟隨聶水的五千名士兵,在與妖魔交鋒的首日便折損近半,僅餘三千來人。

但經歷了噩夢般的一天後,所有士兵非但沒有被恐懼擊垮,反而像聶水一樣抱定了必死的信念。這份視死如歸的決心,讓他們無所畏懼。

聶水和聶耳士兵們不再以逃出聶耳國為目標。他們大張旗鼓卻又緩慢地向聶耳國西北方行進,故意將前來獵殺聶耳人的妖魔吸引至此,為其他同胞爭取逃亡睦民國的機會。聞訊的妖魔果然如蒼蠅嗅到食物般,爭先恐後地朝聶水所在之處聚攏。與此同時,許多不願苟活、不甘屈服的聶耳人也如溪流匯聚般投奔到聶水身邊,與他和士兵們共同肩負起對抗妖魔的重任。此外,沿途未來得及逃走的倖存老弱婦孺,也都被聶水收入隊伍中庇護。

鼎盛時期,匯聚在聶水身邊的志同道合的聶耳國勇士多達近萬人,跟隨的老弱婦孺也有數千人。然而在妖魔的輪番襲擊下,隊伍人數急劇減少:先是勇士們在戰鬥中接連犧牲,隨後因失去保護,老弱婦孺也不斷遭到妖魔殘殺。四天後,當他們抵達積石山腳下時,勇士僅存三十餘人,老弱婦孺也只剩不到三百人。

聶水深知使命已盡,自己的最終命運即將降臨。他讓剩餘的勇士和老弱婦孺逃至積石山上暫避,能躲一時是一時,而自己則決定留下來引開妖魔,為大家爭取更多生存時間。

這時,一位老人忽然想起一則古老傳說 —— 那是關於聶耳人祖先與文虎的故事。傳說中,積石山的山神本是一隻文虎。在它尚未成神、只是普通文虎時,聶耳人的祖先曾救過它一命。後來這隻文虎修煉成神,成為文虎首領,從此文虎便與聶耳人結為摯友。在聶耳國,表面上聶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