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姨娘在知香齋的後院住了幾日,她是個閒不住的人,不僅時常打掃院子裡的落葉,還到廚下幫崔嫂做飯。一開始崔嫂不讓她動手,後來發覺吳姨娘的做菜的手藝竟然非常好。

後來又漸漸發現不止做菜的手藝,吳姨娘所做的糕點也非常好吃。知香齋本就是做糕點的,糕點師傅也是南楚的人,他嘗過吳姨娘做的玉芙糕後都讚不絕口,時常拉著吳姨娘討教糕點的做法。

吳姨娘與這裡所有的人相處得都很融洽,他們的臉上沒有算計的眼光和偽善的面具,每個人都很真誠,吳姨娘逐漸放下了在侯府裡十幾年養成的小心翼翼,感受著她從未感受過的善意和歡樂,心中充滿了滿足和平靜。

薛老夫人三日前一命歸西,薛青松不顧衛氏的反對堅持要大操大辦。原本薛青松是打算用曹家的聘禮來辦薛老夫人的喪事,可玉瓊去了萬佛寺出家,不僅跟曹家的婚事砸了,曹仲虎如今看到薛青松都陰著臉,壓根就不想理會他,更別說助他了。

薛青松便想利用薛老夫人的喪事重新與各世家大族再聯絡起來。

可他終是把上京裡的這些在權利窩裡打滾了幾代人的世家大族看得太簡單了,承啟帝一日回不來,永徽帝的地位便更鞏固一日,薛濤從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做派大家都看在眼裡,如今他隨承啟帝流落南楚,薛青松也被貶官,誰都知道永徽帝是極其厭惡薛家人的,所有人都巴不得與薛家撇清關係,誰還上趕著與他湊一堆?

於是薛青松花了大價錢給薛老夫人辦喪事,只得了寥寥十數人前來弔唁,三日後的出殯隊伍也是稀稀拉拉,根本沒人沿路追祭。

吳姨娘得知薛老夫人過世的訊息後,只在院子裡燒了幾副香燭紙錢。她與薛老夫人是遠房的親戚,當初家道中落前來投奔薛老夫人,從此過上了被囚禁一般的日子。她對薛老夫人和薛家是有怨的,但薛家終是給了她一口飯吃,讓她活到了現在,所以吳姨娘燒些紙錢祭拜,也算是還了薛家和薛老夫人的恩情,而薛家欠她的她已無從計較也不想去糾結了,人生短短數十載,她已經過了半生,能得如今的自由身她已無比滿足。

半個月後,薛玉瓊被悄悄接到了知香齋,終於與吳姨娘母女團聚。

玉瓊這些日子在萬佛寺中也過得很好,她聰慧勤快,很是得寺裡的一眾女尼們喜歡。就連恭慈太后也時常尋她到院子裡陪著說話。

玉瓊也坦白了她逃到寺裡並非是真的想出家,而是為了逃避與曹家的婚事。恭慈太后又豈會不知,而她一開始也只是以為玉瓊不想嫁人而已,沒想到是嫁給曹仲虎這樣的人。

薛青松不顧兄妹手足情誼,竟然想將自己的妹妹推進魔窟,恭慈太后對愈發玉瓊同情的同時也,愈發對薛家及薛青松厭惡。

幾日後,恭慈太后忽然收到了一封密信,看完信後激動不已,淚流滿面。那封信竟是許知禮寫來的!

恭慈太后一直以為她兄嫂一家早已在流放途中死去,沒想到他們一家竟然好好地生活在南楚!她是認識許知禮字跡的,絕不會有錯。而後還有一封南楚景王妃江宜夏寫來的,請她關照玉瓊,她會在合適的時機派人將玉瓊接到南楚。

恭慈太后心灰意冷出家的原因除了對皇權對宮廷的厭惡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兄嫂一家的枉死,她一直懷疑那場泥石流不是意外,苦於沒有證據也無法調查。

如今得知了許家四口都還好好活著的訊息,她心裡像是燃起了一把火,重新有了生機和希望。

救了許家四口的人是景王,恭慈太后自然對景王妃的要求無所不應。

於是在半個月後,薛家得到的訊息是玉瓊染了天花,被送到了後山的茅草屋裡養病,沒兩日就嚥氣了。

天花的傳染性和致死性極高,得了天花的人基本都是被丟到無人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