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南下之路 (第1/2頁)
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 北陽玖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譚威獨自一人策馬穿過興安嶺南麓,進入了那片曾經屬於原野人女真的故地。這裡因清國連年的征戰,早已荒無人煙,只剩下少部分的人類活動痕跡。
他連續行走了幾日,卻未曾遇到一個活人,只有風聲和鳥鳴陪伴著他,顯得格外孤寂。
興安嶺南麓的山勢險峻,林木漸漸稀疏,開始有草原灌木間隔,北地荒涼之感,譚威的馬蹄聲在空曠的山谷中迴盪。他時而穿越密林,時而跨過溪流,可始終眼前依舊盡是一片荒涼的景象。
偶爾能看到幾處廢棄的營地痕跡,帳篷早已坍塌,木柵欄上爬滿了藤蔓,彷彿在訴說著曾經的部落繁華與如今的衰敗。
譚威心中感慨萬千,這片土地曾是多民族往來之地,也曾有邊市和客棧,漢人女真雜居,如今卻因戰火而淪為無人之境。
他繼續前行,腳下的路越來越難走,馬兒也顯得有些疲憊。譚威不得不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避開路上的碎石和荊棘。天色漸暗,他找了一處避風的山坡,搭起了簡易的帳篷。
夜晚的山風呼嘯而過,帳篷被吹得嘩嘩作響。譚威點燃了一堆篝火,火光映照在他的臉上,顯得格外堅毅。
第二天一早,譚威繼續上路。他沿著一條蜿蜒的小路前行,終於來到了海邊。海風撲面而來,帶著鹹澀的味道。譚威站在海邊,望著無邊無際的海面,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孤獨感。
他決定在此休整一天,準備些食物,順便恢復體力和精神。
他找了一處避風的地方,搭起了帳篷。獨自面對自然的他,開始狩獵以充飢。他熟練地佈置陷阱,很快就捕獲了幾隻野兔和山雞。他將獵物烤熟,儲備了一些肉乾,畢竟接下來的旅程還不知多久。
在休整期間,他也沒有忘記尋找人跡。他沿著海岸線仔細搜尋,希望能發現一些人類活動的痕跡。然而除了偶爾看到的野獸足跡外,他一無所獲。
其實此時的大遼河與山海關一帶,其實因為交戰,早成了無人區,只有雙方預設的商隊,偶爾路過。
幾日後譚威再度向著西南出發,妄圖避開大淩河南下,這裡路途平坦,是在交戰雙方眼皮下,若不是大規模軍隊,反而更安全。
他的馬兒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決心,興奮地加快了步伐。他們一路疾馳,終於看到了一個營地,譚威打馬上前。
營地中出來兩人,相貌相近似父子。他們神色緊張,手放刀柄警惕地打量著譚威。見只有譚威一騎,他們才稍稍放鬆了警惕。
雙方互相打量了一番後,中年人開口問道:“你是女真人?”
譚威面對中年人的問話,一時有些茫然。儘管他曾討教過部落裡接觸過漢人的人,花費不少時間分析當時的語言,試圖掌握這個時代的語言。
但古今方言的差異實在太大,對方的言語在他耳中顯得陌生而晦澀。他努力分辨著每一個音節,試圖從中捕捉到熟悉的詞彙,然而那些音節像是被風吹散的落葉,難以拼湊成完整的意義。
他微微皺眉,心中暗自思忖,或許用文字交流更為穩妥。畢竟漢字作為跨越時空的橋樑,或許可以像在部落時,為他開啟一扇溝通的門。
於是他蹲下身,從腰間抽出匕首,在鬆軟的泥土上緩緩劃出幾個漢字:“遼東人譚威。”中年人見狀,目光中閃過一絲驚訝,這個野漢子居然認字。
隨即露出安心的神色。他也蹲下身,用樹枝在地上書寫:“我是張來福。你為何來到此地?”
譚威見對方能溝通,心中略感寬慰,便繼續寫道:“我本是北地漢人,滿清佔據遼東後,我隨野人女真北上。如今不耐苦寒想回中原。”
張來福看完後點了點頭又寫道:“既然如此,不如隨我們一同回大明,如何?”
譚威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