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恩將仇報 (第1/2頁)
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 北陽玖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清晨天邊泛起魚肚白,薄霧籠罩著譚威的院落,他早已起身,穿著那身自己設計的短衣褲,樣式雖簡單,卻裁剪得極為合身,便於活動。
他手持一柄長刀,在院中練習張家十二刀。刀光閃爍招式凌厲,但譚威的眉頭卻微微皺起。他心中暗忖:“這刀法雖精妙,但有些招式過於花哨,實戰中未必實用。”於是他停下動作,仔細思索片刻,決定結合自己多年習得的搏擊技法與現代力學原理,從中挑選出五式最為實用的招式反覆練習。
譚威的動作簡潔有力,每一刀都帶著破空之聲,他心中盤算著:“日後若有機會,定要開一間鐵匠作坊,親自打造更趁手的兵器。”想到這裡,他又覺得想的有些長遠,光是眼下就有不少困局。
此時雲琴從屋內走出,手中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粥,輕輕放在院中的石桌上。她看著譚威練刀,眼中滿是溫柔。月畫則在廚房忙碌,準備著早飯的其餘菜餚。
譚威練完一套刀法,額頭上已滲出細密的汗珠,雲琴走上前,用手中的帕子為他輕輕擦拭,柔聲道:“練了這麼久,歇會兒吧。”
譚威點點頭,坐在石桌旁端起粥碗,心中卻思緒萬千。他想起昨日徐悠所言,以及近來李德尚的種種異常舉動,心中隱隱不安。他端著碗分析:“李德尚此人,恐怕有勾結滿清的意圖。”他仔細分析著當前的局勢,這個時代雖名義上仍聽從明廷調令,但實際上已進入軍閥割據的初期。
各種勢力或抱團或獨立,朝中的東林文官,哪一個不傍身幾個武將,互相扯皮攻訐。李德尚作為一方主管,手握重兵,的確有實力一手遮天。然而若想永保富貴,僅憑現有的勢力還不夠,他需要招兵買馬、儲備糧草,並尋找強援。而這些條件,李德尚似乎都已具備。
譚威藉著穿越來的福利,好歹能夠了解大致的歷史走向。崇禎一朝直到崇禎十七年才被逼的自掛東南枝。可一直到最後滅亡之時,滿清也沒攻克山海關,從歷史來看,李德尚若真叛敵,定不能成功引兵南下。
如今是崇禎十年,按理說正是較為平靜的一段時期,自己可不能陪李德尚一起陪葬。譚威判斷徐家對李德尚也有所提防,或許可以利用這一點,為自己謀得一條生路。
吃過早飯後譚威回到屋內,仔細檢查了自己的裝備。他將一柄手槍別在腰帶,又在靴子裡藏了一把鋒利的匕首。他換上一身便於行動的便服,走出院門,牽出那匹野人女真部落的駿馬。打算今日先去城裡城外幾處重點位置觀察地形,提前做些準備,以防不測。
譚威騎著馬緩緩穿行在將軍府所在的西城及城內,目光隨意瞥視,實則細細打量著四周的佈局。他注意到城區內有兩處兵營,士兵們操練有序,儼然是精兵。四座城門皆有兵士把守,戒備森嚴,顯然將軍府的防禦體系頗為完善。
城西和城南分別設有糧庫和草料場,糧草充足,是做好了長期堅守的準備。更令譚威驚訝的是,城西還有一座規模不小的兵器作坊,裡面匠人忙碌,人數不下百人,叮叮噹噹的敲打聲不絕於耳,這是在加緊打造兵器。
譚威心中暗自思忖,李德尚的勢力果然不容小覷,這些兵營、糧庫、草料場和兵器作坊,無一不顯示出李府的雄厚實力。他繼續策馬前行,出城後遠遠望見一座巨大的兵營,營前飄揚著一面醒目的“李”字大旗,兵營內人頭攢動,顯然駐紮著大量兵丁。譚威心中一凜,意識到這可不像正常的參將治理。
譚威的行蹤並未逃過李七的耳目。李七得知譚威在城內城外四處探查,心中頓時生疑,認為譚威此行不懷好意,極有可能自家的行為有所暴露。李七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決定還是除掉這個潛在的威脅。他迅速安排人手,按照既定計劃,託人將王猛引出,準備借王猛之手除掉譚威。
中午時分譚威返程途中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