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並沒有做多少事情,只是把原本分配給配角的思路和戲份減弱,挪到了主角身上,僅此而已。

故事還是那些故事,情節還是那些情節,但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讓讀者的反饋截然不同,如果要說差別,這就是英雄/主角的魅力。

誰不喜歡成為英雄呢?這裡說說下本書的事情,下本書大概就是這一階段,我比較傾向於個人冒險的故事,這樣重點就會在故事上,而不是團隊紛爭上,畢竟,在玩過的許多遊戲中,我甚至連能幫忙的傭兵都不太願意帶在身邊,更喜歡讓主角獨自進入地洞。

扯遠了,之前提過,蒼一的實力增長很快,迅速就到達了瓶頸,這時候再提升,會變成超出普通人的地步,所以,整本書進展到第三個階段——建立團隊。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玩過冒險解謎遊戲三位一體,透過不同角色之間配合完成關卡,同樣,建立演員之間的團隊也是為了如此處理,因為單人的實力不方便再增長,但團隊卻能夠成長到更高的位置,而且,按照故事的主線安排也肯定會建立團隊。

先前已經聊過這方面的事情,就不再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鷹眼和千江月這兩個人的背景,其實結局對兩人的安排都有其理由在內,例如鷹眼死亡的地點——深空,以及章節的標題——安眠於九霄,是對一個戰士最好的歸宿,他為了真相追逐了一生,最終倒在了抗爭的路上,他所有的動力都來自於過去,他是從過去獲得力量的人,從過去被紅光泯滅的那一刻開始,籠罩在他身上的無敵光環,也在漸漸消退。

他在深空中的死亡,也宣告著地獄歸途失去了最堅實的後盾與最鋒利的長矛,至那之後,死亡如影隨形,如同大廈崩塌般無法阻擋。

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只要鷹眼不死,我們就不會出事”。

而千江月,死亡的地點則是淵底,章節的標題是——溫順的良夜。千江月和鷹眼不同,他追逐的不是過去,而是現在,他身上的身份很多,而且都能夠相互串聯起來,並非孤立的身份,他需要選擇“自己”,哪一個是自己,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他,還是,哪一個都不是?這些問題困擾著他,這也意味著,當他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他身上的弧光已經完成閃耀,等待他的將是“夕死可矣”。

因此,在深層夢境中知道鷹眼的經歷後,他心中也漸漸察覺到了地獄電影的計劃,所以在前往淵底前,他本該留在逃生艙內,卻還是做出了不理智的決定,選擇返回去救寓言和梧桐。他這種做法其實是在反抗地獄電影的劇本安排,只要我死了,那這條塑造的線就會直接斷裂,為此,他甚至願意放棄。

結果各位也已經看到,地獄電影並沒有讓他死亡,而是跟隨烏有到達淵底。

無論是面對淵底異化人類的無私奉獻,還是過命的隊友,他都無法再維持以往的冷酷無情,最後為了吸引烏有,轉而朝逃生的反方向走,也就是淵底,即便漆黑的淵底是他最討厭的黑暗且封閉的洞穴。千江月從來都是一個口是心非的人,吃軟不吃硬。

如果各位有印象,可以發現,在《電腦》這部電影,也就是蒼一初次遇到千江月和梧桐的電影中,他在遭受鬼魂攻擊,從樓上摔下後,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馬上去醫院治療,而是趕往梧桐遭受攻擊的小區。

這也是他後面會告訴皮影戲,不需要去爭取什麼給演員的機會,如果獲勝,就讓地獄電影復活隊友。

他珍惜的是……現在。

是以千江月的身份,在地獄歸途中與其他隊友一起冒險的經歷。

既然已經提到了這些,就不得不說說第四階段——收尾部分。無論從各方面考慮,這一階段都寫的極為艱難,反響也很差。平心而論,有部分客觀原因,也有部分主觀原因,但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個作者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