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前門”

,挨個分發給每個人,並與他們寒暄了幾句,相互認識一番。

看到李建國為人這麼周全,站在一旁的易中海暗暗點頭滿意。

等人散得差不多後,他對一位同事說道:

“老李,如果下午沒什麼特別的任務,您幫我向主任請個假吧。

我要外出一趟。”

被稱作老李的人點了點頭,表示知道易中海的意思,囑咐他忙完了早點回來。

接著,甥舅倆出了車間。

上車前,李建國說道:

“舅,您坐吧,我和科長已經溝通好了,今天我們直接開車去辦事兒。”

話音落下,他坐進了駕駛座,易中海則上了副駕。

開車回家的路上,兩人決定先把車停在衚衕裡,再回四合院歇一會兒。

因為現在去信託商店還有些早,等吃完午飯再出發也不遲。

回到家後,李建國將剛剛從陳科長那裡得來的手錶票以及早上分到的糧票、布票遞給一大媽。

看到票證的一瞬間,易中海忍不住追問這些東西從何而來。

於是,李建國簡要解釋了一遍來源。

聽完真相後,易中海松了一口氣,感慨道:

“建國啊,現在手錶票都已經到手了,要不咱們直接去百貨大樓挑塊新手錶算了?縫紉機買臺舊的就行。”

沉思片刻後,李建國回答了他舅舅的提議。

“舅舅,不如這樣,這塊手錶票是有時效的,要不你用了它吧。

我不太中意上海牌的手錶,想去信託商店看看有沒有其他好看的表。”

易中海考慮了一下,仍然拒絕了給自己買一塊手錶的想法。

李建國能夠理解,因為易中海夫婦一向節儉。

他們可以拿出五百塊錢作為李建國結婚的經費,但不會花一百二十塊錢給自己買一塊手錶。

李建國心想以後有了錢,可以給易中海買一塊手錶。

雖然他自己有啃老的計劃,但易中海確實對他不錯。

等有錢了,就多幫這對夫婦做點事。

三人隨便聊了幾句之後,易中海夫婦去午休了。

李建國沒事幹,就到倉庫裡找一找有什麼能用得上的東西。

從得到金手指到現在,一共只拿過兩樣東西——幾斤豬肉和三個西瓜。

看著滿倉庫的物資,李建國感慨道:這些東西雖好,在改革開放前對他的幫助卻不大。

現在老家養的兔子足夠供應他每個月的肉類需求。

目前這個倉庫僅僅能滿足他的口腹之慾罷了。

總體而言,這個倉庫對他的實際作用很小,是個雞肋般的存在。

但他打算先留著看今後有沒有用武之地。

檢查完倉庫後,夫婦倆睡醒,三個人決定一起出發去信託商店。

李建國和他們稍微收拾一番準備出門,因打算購買大型物品,大媽特意換了一身最好的衣服。

整理完畢便走出了家門。

天氣很熱,院子裡的人都躲在屋裡,因此沒有人看見他們出門。

走到四合院門口時,遇見三大媽正在為她丈夫種的花澆水。

看到他們要外出,而且一大媽還穿著新衣服,便好奇地問:

“你們這是去哪裡呀?”

聽到詢問,一大媽笑呵呵地答道:

“趁著建國今天休息,我們打算給他把縫紉機和手錶買了,這樣他以後也好討個媳婦。”

話音剛落,易中海一家沒有停留,說完就離開了院子,朝衚衕口停著的吉普車走去。

三大媽望著他們的背影漸漸遠去,心中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