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雅林看著眼前精美得如同藝術品的食物,再看看林歌帶著期待和一點點討好的眼神,心裡像是被什麼東西輕輕撞了一下,又酸又軟。她瞬間明白了,早上他遲到的原因,多半就是為了去買這份午餐。

一股暖流湧上心頭,眼眶微微有些發熱。她深吸一口氣,壓下翻騰的情緒,目光重新變得銳利,帶著一絲擔憂:“林歌,你老實告訴我,買這些東西的錢,哪來的?是不是……從家裡拿的?”

她瞭解林歌的家境,雖然不算貧困,但也絕不是能隨隨便便拿出幾百塊給老師買午餐的家庭。她寧願相信他是為了討好自己,一時衝動拿了家裡的錢,也不能接受他用不正當的手段搞錢。如果是前者,她批評教育一下,再幫他跟家裡解釋,事情還能挽回。

“就是!”周博文終於找到了插話的機會,語氣帶著毫不掩飾的譏諷和幸災樂禍,“蘇老師,您可得好好問問!小小年紀花錢這麼大手大腳,幾百塊眼睛都不眨一下,不是偷家裡錢還能是哪來的?現在的學生啊,真是越來越……”

他的話沒說完,就被林歌打斷了。

“周老師,不懂就不要瞎說。”林歌臉上的笑容收斂了幾分,眼神平靜地看向周博文,帶著一種與年齡不符的沉穩和銳利,“沒見過世面,不代表別人跟你一樣。坐井觀天,只會顯得自己無知。”

“你!”周博文被噎得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正要發作。

林歌卻不再理他,轉頭看向蘇雅林,語氣恢復了之前的坦然:“蘇老師,您放心,這錢不是家裡拿的,更不是偷的搶的。”

他頓了頓,從褲子口袋裡掏出錢包,從裡面抽出厚厚一沓嶄新的鈔票,放在桌上。那是一疊十元面額的“大團結”,嶄新挺括,還帶著油墨的清香,一看就是剛從銀行取出來的。

“家裡的錢哪有這麼新的?這是我憑本事賺的。”林歌拿起那疊錢,隨意地數了數,“早上買這份午餐,加上食盒,一共花了一千二百塊。這是剩下的九千多。”

辦公室裡的老師們再次被震驚了,倒吸冷氣的聲音此起彼伏。這已經不是大手大腳了,這簡直是……揮金如土!

“你……你哪賺來這麼多錢?”一位年長的老師忍不住問道,語氣裡滿是不可思議。

林歌淡淡一笑,眼神裡閃過一絲精光,“你們聽說過‘經商的天才’嗎?”

不等老師們反應,林歌繼續說道:“我的錢,是倒騰古董賺來的。”

“古董?”這個詞讓老師們更加茫然了。

“對,古董。”林歌說得有條不紊,邏輯清晰,“我從小喜歡看雜書,尤其是一些講歷史、講民俗的老書,裡面有不少關於古玩字畫、瓶瓶罐罐的記載。看得多了,多少也懂點皮毛,知道怎麼分辨一些東西的真假和年代。”

“前段時間放假,我回鄉下老家,沒事就去附近的村子轉悠。鄉下很多老人,家裡都有些傳下來的老物件,他們自己不識貨,就當是普通的舊東西。我呢,就用平時攢的零花錢,幾十塊、一百塊地收了幾件看著像真東西的小玩意兒,比如一箇舊瓷碗,一個鼻菸壺什麼的。”

“後來開學回城裡,我找機會去了市裡的古玩市場,又託人聯絡上了一些真正喜歡收藏、又有錢的老闆。把那幾件東西給他們一看,嘿,還真是清末民初的老物件,有收藏價值。一來二去,幾件東西一轉手,就賣了兩萬五千塊。”

林歌攤了攤手,表情輕鬆:“所以,這頓飯錢,還有這點零花錢,都是我自己賺的辛苦錢,乾淨得很。銀行取出來的,就是證據。”

他這番話說得條理清晰,細節也似乎經得起推敲。九十年代初,資訊閉塞,城鄉差異巨大,確實存在這種“鄉下收便宜貨,城裡賣高價”的可能。古玩這行水深,撿漏發財的故事也時有流傳。加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