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前進牌”潤滑脂入了庫,事情便順暢起來。

趙國棟和劉工打了招呼,裝置科那邊不敢再怠慢,很快就把這二十桶油分配了下去。選的都是些不起眼但磨損快的角落,幾個車間的老舊皮帶運輸機軸承,嗡嗡響的水泵房,還有車間頂棚呼呼轉的通風風機。

效果來得很快。

才過了兩三天,負責維護這些裝置的老師傅們就感覺到了不同。

“老張,你聽聽,三號泵房那噪音是不是小多了?”一個穿著藍色工作服的維修工,擰緊最後一顆螺絲,側耳聽了聽。

另一個滿手油汙的老師傅點點頭:“是啊,昨天去檢查,軸承溫度也降下來了。那新來的‘前進牌’,還真有點門道。”

“可不是嘛,比那用了多少年的黃油強多了,以前恨不得天天去補油。”

類似的話,在幾個試用車間私下裡傳開了。工人們的感覺最直接,裝置聽話了,維護省事了,自然就對這新油有了好印象。訊息零零散散,匯總到了車間主任那裡,又反映到了技術科。

這天,李向前按約定來廠裡看看試用情況,剛走到鏜床車間附近,就被人叫住了。

“小李師傅!”

是錢師傅,他快步從一臺普通車床旁走過來,油膩的手在圍裙上擦了擦。

李向前停下腳步。

錢師傅走到跟前,臉上帶著明顯的興奮,直接豎起大拇指:“小李師傅,你那油,真是神了!”

他指了指身後那臺還在轉動的車床:“就這臺,我平時也常開。以前加滿黃油,頂多撐個三四天,齒輪箱就有點發澀,聲音也不對。這次我跟劉工申請了點你的油加上……”

錢師傅伸出一個巴掌,又加了兩根手指:“七天!整整一個星期了!剛才檢查,油位沒怎麼下,摸著齒輪箱也不燙,轉起來那叫一個順溜!”

他語氣裡的讚歎毫不掩飾:“這下可省心多了,以前隔三岔五就得停下來加油,耽誤工夫。”

李向前聽著,心裡有了底。實驗室資料再好,也不如實際使用的反饋來得實在。

“好用就行。”他回應,“錢師傅你多留意,執行時間、溫度變化、噪音情況,最好簡單記一下,後面匯總給技術科。”

“欸,好嘞!這個我記著呢!”錢師傅用力點頭。

工人們的正面反饋,加上劉工那份無可辯駁的測試報告,像投入水面的石子,在紅星廠內部激起了一圈圈漣漪。“前進牌”這個名字,不再僅僅是那個修好了1A616鏜床的年輕人的牌子,更代表了一種實實在在的好處。

趙國棟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時機。

幾天後,紅星廠的月度生產協調會在二樓會議室召開。煙霧繚繞,各車間主任、技術科骨幹、生產排程等頭頭腦腦都聚齊了。

會議按部就班地進行著,討論完上個月的生產指標完成情況,分析了幾個老大難的技術問題後,趙國棟清了清嗓子,站了起來。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

“同志們,我說個事。”趙國棟環視一圈,“關於前進廠李向前同志研發的‘前進牌’潤滑脂,我們技術科組織了初步試用。”

他拿起桌上一份簡單的匯總材料:“根據裝置科的分配記錄,以及相關車間維修班組和操作工的初步反饋,結合劉工在理化實驗室做的效能測試……”

他頓了頓,加重語氣:“結果非常積極。普遍反映,使用新潤滑脂後,裝置噪音明顯降低,執行更平穩,部分裝置的發熱情況得到改善,潤滑週期也顯著延長。”

他看向幾個車間主任的方向:“一車間的老劉,你們那幾臺水泵的情況,你說說?”

一車間主任是個微胖的中年人,他點點頭:“趙科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