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前蹬著破腳踏車,鏈條“嘎吱”作響,像在抱怨剛跑完稅務局和銀行的疲憊。

骨頭縫裡都透著累。

可剛拐進熟悉的衚衕口,一股子喧鬧熱浪就撞了過來。

說話聲、笑聲,還有一種持續不斷的、帶著電流雜音的“嗡嗡”聲,全從張大爺家敞開的院門裡湧出來,擠滿了狹窄的通道。

“哎,借過,借過一下!”

李向前推著車往前湊,圍在門口的人群不情不願地讓開一條縫。

他探頭一看,嚯,院子正當中,擺了個稀罕玩意兒——嶄新的【飛躍牌】9寸黑白電視機!

那木頭殼子刷著清漆,幾個塑膠旋鈕笨拙地杵在面板上,螢幕像個蒙了層灰的小窗戶。

但這年頭,誰家能擺上這玩意兒,那就是院裡衚衕裡最亮的星!

半個衚衕能走得動道兒的差不多都聚這兒了。

小孩子們早就沒了規矩,圍著那會出聲、會亮影兒的木頭盒子又蹦又跳,眼睛瞪得像銅鈴,裡面全是好奇的光。

大人們則矜持得多,嘴上說著“有啥好看的”,脖子卻一個比一個伸得長,踮著腳尖往裡瞅。

“向前!你可算回來了!”李嬸嗓門依舊洪亮,眼神也好使,一眼就從人堆裡把他拎了出來,“快來看電視!老張家新買的,稀罕吧!”

語氣裡的興奮勁兒,還有那點藏不住的小羨慕,明明白白。

李向前嘴角扯動了一下,算是笑了笑。

他把腳踏車費勁地靠在牆根,這才擠進院裡。

小小的螢幕上,雪花點不停地跳動,人影晃動模糊,得眯著眼才能勉強分辨。一個穿著中山裝的播音員,正襟危坐,用標準的普通話念著稿子,聲音倒是清晰有力:“……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後,國家政策迎來重大調整,鼓勵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允許個體經營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有益補充……”

聲音還是那個熟悉的腔調,可裡面的內容,卻透著一股子前所未有的新風向。

變革的浪潮,真的要來了。

剛才還七嘴八舌的大人們,聽到這幾句,表情不約而同地嚴肅起來,豎起耳朵,聽得格外專注。

孩子們不懂這些,早被大人揮到一邊追跑打鬧去了。

張大爺蹲在門檻上,吧嗒吧嗒地嘬著他的老旱菸,煙鍋頭裡的火星一明一暗,映著他那張溝壑縱橫的老臉。

“這天兒啊,真是一天一個樣嘍。”他把煙鍋在鞋底上磕了磕,菸灰簌簌落下,“擱在以前,誰敢這麼明著說讓自個兒幹?‘投機倒把’的大帽子扣下來,能把人嚇死!”

旁邊幾個上了年紀的老鄰居,紛紛點頭,臉上是過來人的唏噓。

“可不咋地,那時候提心吊膽的。”

“現在,不一樣了,上頭鬆口了,讓幹了!”張大爺的語氣裡,帶著一種壓抑了許久、終於得以釋放的雀躍,“這日子,怕是真的要變嘍!”

王大媽攏了攏耳邊的碎髮,眉頭卻微微蹙起,帶著幾分現實的憂慮:“話是這麼說,可你看街上擺攤的是多了不少,賣個針頭線腦,炸個油條麻花的……咱們這些沒門路、沒本錢,兩手空空的,能沾上啥光景?”

這話問到了大家的心坎上,院子裡瞬間安靜了那麼一兩秒。

李嬸把手在圍裙上擦了擦,快人快語:“政策再好,手裡沒倆子兒,那也是乾瞪眼抓瞎!要我說啊,還是老老實實上班最穩當,旱澇保收。”

她說著,話鋒一轉,朝李向前那邊努了努嘴:“不過嘛,像向前這樣的,有手藝,腦子也活泛,自己開個鋪子搗鼓搗鼓,我看倒是條路子!”

幾道目光立刻有意無意地飄向李向前。

這小子,平時悶聲不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