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張鐵嘴的挑戰 (第1/4頁)
重燃1978:工業神手從修車鋪開始 一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磨削成功了!
看著那道光滑均勻、完美清除裂紋的淺槽,劉工和錢師傅緊繃的臉終於鬆弛,露出了笑意。
高一刀師傅更是用力一拍李向前的肩膀:“服了!真他孃的服了!”
頂尖技工的認可,比獎狀更實在。
“第一關,過了!”劉工抹了把汗,聲音發顫,“小李,接下來…堆焊!這才是硬骨頭!”
錢師傅點頭,喜悅被擔憂沖淡:“是啊,磨掉容易,填回去難!還得保證效能,這難度……”
李向前心頭雪亮。磨削是“清創”,堆焊才是“縫合”,而且是要求極高的“顯微縫合”。不僅要填平,更要重建幾何形狀和材料效能。
“人選,我想好了。”李向前看向劉工,“廠裡焊接最強的,是不是‘張鐵嘴’張師傅?”
劉工一怔,點頭:“對!張玉海!一手絕活,尤其焊合金,沒人比得了!焊縫跟鑄件似的,又牢又漂亮!不過……”他面露難色,“老張脾氣比老高還硬,對這種‘邪門歪道’的修復,怕是……”
“技術面前,脾氣硬點好。”李向前語氣平靜,“只要技術夠硬。劉工,帶我去見他,方案我帶著。”
焊接車間,空氣裡混雜著金屬、焊劑和臭氧的灼熱氣味。角落氣瓶林立,焊材堆積。
一箇中等身材,套著厚帆布防護服,戴老式護目鏡的師傅,正持焊槍練立焊。
電弧穩定耀眼,焊縫平直如機造。
他就是張玉海,“張鐵嘴”。
聽到腳步,張玉海停下,抬眼,目光銳利如鷹,掃過劉工、錢師傅,定在李向前臉上。
“張師傅,忙著?”劉工上前介紹,“這是李向前同志,為了那個軸承……”說著,把李向前的方案遞過去。
張鐵嘴接過方案,又拿起那個磨出淺槽的軸承內圈,走到亮處,摘下護目鏡,露出一張佈滿風霜、稜角分明的臉。
他眼神專注,仔細看淺槽,又飛快翻閱方案上的圖紙和引數。
幾分鐘後,他猛抬頭,眉頭擰成疙瘩,聲音洪亮如鍾:“在軸承滾道上堆焊?鎳基焊絲?胡鬧!”
“啪!”方案被他拍在鐵皮櫃上,聲音刺耳。
“小李師傅是吧?”他盯著李向前,“鎳基合金多難伺候?跟麥芽糖似的粘!控制不好全是氣孔夾渣!還有熱輸入!這圈子多厚?熱量一集中,整個變形!淬火層都得廢了!還修個屁,直接報廢!”
話跟連珠炮似的,又快又衝,比高一刀直接多了。
他指著方案:“你這電流電壓,層間溫度……太理想!實際操作變數大,根本控不住!風險比報廢還大!”
面對咆哮,李向前依舊平靜,迎著他的目光:“張師傅,風險我懂。正因為難,才要用特殊辦法。”
他拿起方案,指著圖:“思路是‘分層、分段、小電流、強制冷卻’。”
“不能一次填滿。得像繡花,用最細的焊絲,最小電流,快速點焊,薄薄一層。焊幾毫米,立刻用壓縮空氣強制冷卻,帶走熱量,控制母材溫升。”
他翻頁,指向手繪的堆焊順序圖和參數列:“看這裡,規劃了順序,中間開始,分段向兩邊。每段精確搭接,每層焊接方向相反,抵消應力。電流、電壓、焊速、鎢極角度、氬氣流量,都有建議範圍。”
“關鍵是起弧收弧。”他手指點在引數上,“起弧要快,電流瞬達峰值,保熔深。收弧要慢,脈衝或衰減,填滿弧坑防裂紋。焊肉不能太高,要留磨削餘量,也不能太低,影響結合強度。”
李向前語速不快,字字清晰,每個細節精準。這不是空想,是一套苛刻到極致的操作規程。
張鐵嘴臉上的怒意沒了,換成了震驚,看怪物似的看著李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