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它從紙面變成現實,才是真正的挑戰。

合成這種結構複雜的複合新增劑,對目前的簡陋實驗室條件來說,難度極大。

他需要精確控制反應的每一步。

溫度、壓力、催化劑種類和用量、反應時間……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導致失敗,或者產物純度不夠,達不到預期效果。

李向前來到一號反應釜前。

這臺相對完好的裝置,現在成了新新增劑合成的關鍵。

他深吸一口氣,啟動了【破障之眼】。

淡紅色的光芒籠罩了反應釜。

釜內,各種原料在攪拌槳的作用下混合、碰撞。能量的流動、溫度梯度的變化、物質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呈現在他的視野裡。

“升溫到85度,保持十分鐘。”李向前沉聲指揮。

劉虎立刻調整了加熱旋鈕,眼睛緊盯著溫度計。

“加入A組分催化劑,0.5克。”

張峰用精密天平稱量好,小心翼翼地從加料口投入。

【破障之眼】的視野中,催化劑分子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迅速擴散,引發了區域性能量的劇烈波動。

“攪拌速度降到二檔。”李向前觀察著釜內混合物的狀態。

他能看到,在某些區域,反應過於劇烈,而在另一些區域,混合則不夠充分。

“不對,溫度稍微降兩度,攪拌速度提高半檔!”他立刻修正。

透過【破障之眼】對微觀反應狀態的實時監控,李向前得以不斷微調工藝引數,將反應過程引導向最最佳化路徑。

原本需要反覆試驗才能摸索出的最佳條件,現在被大大縮短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釜內的液體顏色逐漸加深,變得粘稠。

一股特殊的、略帶辛辣的氣味瀰漫開來。

“成了!”李向前關閉了【破障之眼】,眼中閃過一絲喜色。

第一批覆合新增劑,合成成功!

接下來,就是將其與基礎油進行調配,並進行最終的效能驗證。

劉虎那邊也沒閒著。

根據李向前提出的要求,他正從庫房裡翻找出幾種不同粘度和特性的基礎油樣品,進行篩選和初步調和。

他需要找到最適合與新型新增劑協同作用的基礎油。

而張峰,一絲不苟地記錄著每一個實驗步驟、每一組資料。

溫度曲線、壓力變化、新增劑加入的時間點、樣品的初步物理特性……密密麻麻,寫滿了筆記本。

他還嘗試運用在技校學到的知識,對資料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雖然很多地方還很稚嫩,但那股認真勁頭,讓李向前暗暗點頭。

整個團隊,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

李向前是大腦,負責指引方向,攻克核心難關。

劉虎和張峰是執行者,將指令轉化為實際操作和資料反饋。

目標只有一個:在七天之內,拿出足以扭轉乾坤的新型潤滑脂!

實驗室的燈光,徹夜通明。

沒有人抱怨,沒有人喊累。

每個人都繃緊了神經,高效而專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