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梭尖毫釐 (第1/3頁)
重燃1978:工業神手從修車鋪開始 一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調整好送布牙與機針的時序配合,縫紉機運轉的聲音明顯流暢了許多,但李向前知道,這只是解決了“跳線、斷線”這個複合型故障中的一個關鍵節點。就像治病,疏通了主血管,還得處理毛細血管的堵塞。他沒有絲毫停歇,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向了縫紉機的“心臟”之一——那個在機頭下方高速旋轉,負責勾住面線形成完美線圈的擺梭。
這玩意兒,才是真正考驗精密度的地方。
王德發沒有催促,只是抱著胳膊,站在一旁,眼神比剛才更加專注。如果說之前修收音機、調時序,還能歸結為“運氣好”或者“恰好懂點電子/理論”,那麼接下來對擺梭的處理,就純粹是經驗、眼力和手上功夫的硬碰硬了。這東西結構看似簡單,就是一個小小的月牙形金屬件,但其尖端的角度、光潔度、形狀,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李向前伸手進去,熟練地撥開固定卡扣,小心翼翼地將那個沾著油汙的擺梭取了出來。墨黑色的金屬梭身,在昏暗的光線下反射著油膩的光。他沒有立刻下結論,而是走到光線稍微好一點的窗戶邊,舉起擺梭,對著透過窗格的、略顯灰白的天光仔細觀察。
嗡……
視野中,擺梭的影像再次變得清晰,淡紅色的診斷文字浮現。
【目標:蝴蝶牌JG系列縫紉機擺梭】
【狀態:梭尖輕微磨損(圓鈍、毛刺),掛線穩定性下降】
【修復建議:精細打磨修復梭尖】
果然。
【破障之眼】的資訊驗證了他剛才轉動手輪時,憑藉前世經驗捕捉到的那一絲極細微的掛線澀感。長期與高速運動的縫紉線摩擦,即便是再堅硬的鋼材,也會在最關鍵的部位產生磨損。擺梭尖那個用於精準勾住面線的尖角,已經不像新的時候那樣銳利分明,尖端呈現出一道肉眼幾乎難以察覺的圓弧,側面甚至能摸到比頭髮絲還細微的毛刺。
就是這零點零幾毫米的偏差,導致擺梭在高速旋轉勾線時,偶爾無法穩定地“抓住”面線形成的線環,線一滑脫,自然就跳線了。如果線的張力再稍微不穩,或者布料稍厚,就可能直接把線扯斷。
“王師傅,您給瞧瞧這個。”李向前拿著擺梭,走回到工作臺前,將其遞給王德發,語氣帶著請教,卻又透著幾分篤定。“這擺梭尖兒,是不是有點磨禿了?我剛才用指尖劃過,感覺稍微有點掛手,不夠利索。”
他巧妙地將系統的診斷結果,轉化成了自己敏銳的觸覺判斷。這種說法,更符合一個“有天賦”的學徒身份,而不是一個開了掛的重生者。
王德發“唔”了一聲,接過那個小小的擺梭。他從上衣口袋裡掏出個布套子,從裡面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副有些年頭的老花鏡戴上。鏡片後面,那雙略顯渾濁的眼睛立刻變得銳利起來。他舉起擺梭,湊到眼前,對著光線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又學著李向前的樣子,用佈滿老繭、但感覺異常敏銳的指尖,輕輕捻過梭尖。
“嗯……是有點。”王德發的眉頭皺了起來,臉上的褶子似乎更深了。“磨得不算厲害,但確實禿了點,還有點起毛。這玩意兒金貴,又最怕磨損。真要修,得用最細的油石蘸著油,一點一點慢慢地磨,沒個半天功夫下不來。而且手底下得有準兒,稍微磨過一點,角度不對,這擺梭就徹底廢了。”
他搖了搖頭,語氣帶著幾分無奈。這顯然是個精細活,更是個水磨工夫,耗時耗力,還風險極大。在修理鋪日常的繁忙工作中,很少有人願意在這種幾乎看不見的細節上投入這麼多精力,除非是遇到了特別較真的顧客,或者實在沒別的辦法了。
李向前等的就是這句話。他看著王德發,眼神誠懇:“王師傅,要不……我試試?”
王德發抬眼看他,眼神裡帶著明顯的詢問。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