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可持續性

暴利思維下獲取的收益很難長期維持。由於其不是建立在紮實的基礎、穩定的業務或者持續的價值創造之上,只是抓住一時的機會或者利用市場的漏洞投機取巧,所以很難實現長久的繁榮。比如那些曾經靠山寨產品在短期內賺得盆滿缽滿的企業,隨著市場監管的加強、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高以及正版意識的覺醒,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無法持續經營下去。

又如一些網紅產品,憑藉一時的營銷噱頭和網路熱度迅速走紅,銷量暴增,但如果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持續的創新和良好的品牌運營,熱度一過,就會迅速被消費者遺忘,企業也難以為繼。

三、複利思維與暴利思維在不同領域的對比案例分析

(一)投資領域

1. 複利思維案例

以美國的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旗下的指數基金為例。指數基金的投資理念就是透過複製市場指數,長期持有一籃子股票,收取較低的管理費,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市場平均收益。很多普通投資者選擇長期定投指數基金,每個月投入固定的金額,比如每月定投 1000 美元。剛開始可能收益並不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幾十年的複利積累,資產規模會相當可觀。

假設年化收益率為 8%(長期來看,市場平均水平大致如此),一個投資者從 30 歲開始每月定投 1000 美元,一直持續到 60 歲退休,總共投入 36 萬美元(1000 美元\/月×12 個月×30 年),但經過複利計算,到退休時其資產總額可能會超過 100 萬美元。這就是複利思維在投資中透過長期、穩健、持續的投入帶來的豐厚回報。

2. 暴利思維案例

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前,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過度繁榮的景象,很多金融機構推出了次級房貸產品,並將其打包成複雜的金融衍生品進行銷售。一些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看到房價持續上漲,認為可以透過大量投資這些次級房貸相關產品獲取暴利。他們利用高槓杆借貸,大量購入此類資產,期望房價繼續飆升,從中獲取鉅額差價收益。

然而,隨著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房價暴跌,這些次級房貸產品瞬間變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資產,大量金融機構倒閉,投資者血本無歸,像雷曼兄弟這樣的華爾街巨頭也因此破產,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就是暴利思維下過度追求短期高收益、忽視風險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二)商業經營領域

1. 複利思維案例

日本的優衣庫就是複利思維在商業經營中的典範。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最初創立品牌時,就致力於打造高品質、價格親民的基礎款服裝。他們專注於面料研發、生產工藝改進以及供應鏈最佳化,透過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逐步積累起良好的品牌口碑和龐大的客戶群體。

優衣庫並沒有追求短期內透過推出高價、奢華的服裝系列來獲取暴利,而是以每年穩定地在全球開設一定數量的門店,持續更新產品線,提升顧客購物體驗等方式,實現業績的逐年穩步增長。多年來,優衣庫的銷售額和利潤持續上升,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了全球知名的快時尚品牌,這就是透過穩健經營、長期積累,依靠複利效應打造出的商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