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思維對面是暴利4 (第1/1頁)
學會複利思維,下一個有錢人就是 回望餘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2. 暴利思維案例
曾經有一些保健品企業,為了獲取暴利,在產品宣傳上誇大其詞,聲稱能治癒各種疑難雜症,透過虛假廣告、傳銷式的營銷手段,以超高的價格將成本極低的產品賣給消費者。它們在短期內確實可能獲得鉅額的利潤,因為利用了部分消費者對健康的急切需求以及缺乏專業知識的弱點。
但隨著國家對保健品市場監管的日益嚴格,媒體對虛假宣傳的曝光,這些企業的信譽迅速崩塌,面臨鉅額罰款、倒閉等結局。例如曾經轟動一時的“權健事件”,權健公司靠吹噓產品功效、發展下線等手段短期內積累了鉅額財富,但最終因違法違規被依法查處,充分體現了暴利思維在商業經營中不可持續且面臨巨大風險的特點。
(三)個人成長領域
1. 複利思維案例
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在年少時就對物理學展現出濃厚的興趣,此後一生都致力於對宇宙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他每天堅持思考、學習、與同行交流,即便後來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被禁錮在輪椅上,也憑藉著頑強的毅力持續為物理學的發展貢獻力量。
他的每一項研究成果、每一次學術演講,都是在之前知識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不斷拓展,隨著時間的累積,他不僅在科學界獲得了極高的聲譽,也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宇宙的奧秘,對整個物理學界以及科普事業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種在個人專業領域透過長期堅持、持續積累實現的成長,就是複利思維在個人發展方面的生動體現。
2. 暴利思維案例
在一些職業技能培訓領域,存在個別現象,有人看到某個熱門技能培訓短期內市場需求大,比如曾經的“區塊鏈培訓熱”,就匆忙進入這個培訓市場,自已本身對區塊鏈知識只是一知半解,卻透過誇大培訓效果、承諾高薪就業等手段,收取高額的培訓費用,想在短期內快速獲取暴利。
然而,由於他們缺乏紮實的教學基礎和真正能讓學員掌握實用技能的能力,隨著市場逐漸迴歸理性,學員發現培訓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這些培訓機構很快就失去了生源,無法繼續經營下去,這反映了個人成長相關領域中暴利思維的短視和不可持續性。
四、為何人們容易傾向於暴利思維以及其弊端
(一)人們傾向於暴利思維的原因
1. 急於求成心理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往往希望能夠快速看到成果,迅速改變自已的生活狀態,實現財富自由等目標。暴利思維所承諾的短期內獲取鉅額財富正好迎合了這種急於求成的心理,讓人覺得只要抓住一次機會,就能一勞永逸,所以容易被吸引。例如,很多年輕人剛進入職場,看到身邊有人透過投機炒股或者趕上某個風口行業一夜暴富,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效仿,而忽視了背後的風險和可持續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