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時間複利,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第2/3頁)
學會複利思維,下一個有錢人就是 回望餘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為什麼會累?”
“因為活太多。”
“為什麼活太多?”
“因為零件堆積如山。”
“為什麼零件堆積如山?”
“因為機器在停轉。”
“為什麼機器停轉?”
“因為出現了次品,我在等技術人員來修。”
經過連續5個為什麼的追問,大野耐一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原來,是因為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鬆動,導致機器故障,而這顆螺絲鬆動,本來只需要花幾秒鐘擰緊就好,卻導致整個生產線停轉,產生了大量的浪費。
大野耐一認為,豐田生產方式追求的,就是“在需要的時候,生產必要數量的產品”,這裡麵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必要的產品”,也就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必須是無缺陷的,否則生產出來也賣不出去,只能變成庫存和浪費;二是“必要的時候”,也就是要準時化生產,剛好在客戶需要的時候,把產品做出來,不能早,也不能晚。
而要同時做到這兩點,就必須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三、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需要正確的工作哲學
要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需要樹立正確的工作哲學。
克勞士比認為,人們之所以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沒有正確的工作哲學指導,二是沒有一次性把事情做對的能力。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工作哲學呢?
克勞士比認為,就是“預防產生質量”,也就是從一開始,就抱著“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心態,把工作做好,而不是等出現問題後,再去想辦法彌補。
比如,日本企業界有一個著名的“5個為什麼”工作法,就是要求員工,在面對問題時,不要急於給出答案,而是要透過連續追問5個為什麼,找到問題的根源,從而避免“治標不治本”的情況出現。
豐田汽車的供應商日本電裝公司,就曾在“5個為什麼”工作法的幫助下,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當時,日本電裝生產的汽車零件,在出廠後的不良率,一直居高不下,公司為此傷透了腦筋,管理層多次召開會議,卻始終找不到問題的根源。
後來,他們決定採用“5個為什麼”工作法,來找出問題的根源。
他們首先來到生產一線,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工人,在生產的時候,都會戴兩副手套。
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們問現場的工人,工人回答:因為手套很容易破。
為什麼手套容易破?因為他們要接觸一個叫做“硝基漆”的化學物質。
為什麼他們要接觸硝基漆?因為硝基漆可以稀釋油漆,使油漆更容易附著在零件上。
為什麼要稀釋油漆?因為油漆太粘稠,直接噴塗的話,容易堵塞噴槍。
為什麼會堵塞噴槍?因為油漆裡有雜質。
找到了!原來,問題的根源,是油漆裡有雜質,導致噴槍堵塞,工人為了稀釋油漆,不得不接觸硝基漆,而硝基漆又很容易腐蝕手套,導致手套經常破裂,而工人為了不影響工作,不得不戴兩副手套,而戴兩副手套,又會影響他們的操作精度,導致不良率上升。
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後,日本電裝對症下藥,改進了油漆的過濾工藝,從而一舉解決了這個困擾了他們很久的問題。
這就是“預防產生質量”的魅力所在。
四、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需要持續的學習提升
要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除了要有正確的工作哲學外,還需要有足夠的能力支撐。
那麼,如何才能具備這樣的能力呢?答案就是:持續的學習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