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為什麼很多聰明人一生都很平庸? (第1/3頁)
上層富人,不會告訴你的賺錢秘籍 回望餘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生活中我們常發現,很多聰明人一事無成,而很多不那麼聰明的人卻能夠成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一、聰明人的“沉錨效應”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沉錨效應”,說的是人往往容易思維固化,被第一印象或第一資訊、先入為主的思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很多聰明人過於相信自已的智商,決策時容易受第一資訊的支配,並把它作為今後決策的重要依據。也就是說,聰明人很容易產生“沉錨效應”。
而事實上,第一資訊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虛假的。
三國赤壁之戰時,曹操大軍壓境,東吳上下主降之風日盛。
諸葛亮說:“孫權是個聰明人。”
魯肅說:“孔明何以知之?”
諸葛亮說:“你看,曹軍壓境,東吳文臣皆勸孫權降曹,只有魯肅一言不發。這是因為魯肅和我是‘觀局者’,那些勸孫權降曹的人都是‘當局者’。而‘當局者’受第一資訊(曹軍勢大)的影響,必生懼戰之心,勸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觀局者’則不同,因為置身局外,所以更清醒,所以魯肅知曹操勢大卻言不發,必是胸有成竹,而孫權採納魯肅的意見抗拒曹操也就不足為奇了。”
後來事態的發展果然如諸葛亮所料,孫權不僅殺了降曹的使者,還拜周瑜為大都督,聯劉抗曹,最終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諸葛亮為什麼料定孫權是個聰明人,原因就在於孫權沒有被“曹軍勢大”的第一資訊所左右,能冷靜分析,正確決策。
生活中我們也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多聰明人買股票時喜歡打聽小道訊息,而這些“訊息”往往就是第一資訊,受“沉錨效應”的影響,這些聰明人大多會作出錯誤的決策,最終被套牢。
可見,如果不能克服“沉錨效應”,不能正確地對待第一資訊,那麼,越是聰明人,就越容易被第一資訊所迷惑,作出的決策也就越離譜。
二、聰明人的“固定型思維”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把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不會透過努力來提高;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只要透過努力,就會變得更優秀。
生活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聰明人,他們天賦異稟,聰明過人,然而,他們的聰明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成功,反而阻礙了他們的發展。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往往害怕失敗,擔心自已不夠聰明,被人嘲笑,所以,他們不敢接受挑戰,只願意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使他們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最終變得平庸。
而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不同,他們不怕失敗,因為他們知道,失敗只是成功路上的一個反饋,只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努力去做,就能取得成功。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往往喜歡待在舒適區,做自已熟悉的事,不願意跳出舒適區,去做自已不熟悉的事,這樣做的結果,往往使他們固步自封,最終一事無成。
而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不同,他們勇於跳出舒適區,接受新的挑戰,因為他們知道,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都能讓自已變得更優秀。
很多聰明人之所以一生平庸,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而那些不那麼聰明的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的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三、聰明人的“路徑依賴”
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路徑依賴”,說的是人們一旦選擇了某個體制或技術,由於規模經濟、學習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