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轉嫁風險,利用行內的潛規則 (第1/3頁)
上層富人,不會告訴你的賺錢秘籍 回望餘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一、前言
在商戰中,風險是無處不在的,如何規避風險、轉嫁風險是每個企業都要面對的問題。而利用行內的潛規則,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本文將結合多個案例,詳細闡述如何透過利用行內的潛規則來轉嫁風險。
二、利用資訊不對稱轉嫁風險
資訊不對稱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資訊的瞭解是有差異的;掌握資訊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資訊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資訊不對稱理論是由三位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喬治·阿克爾洛夫和邁克爾·斯彭斯提出的。該理論認為:市場中賣方比買方更瞭解有關商品的各種資訊;掌握更多資訊的一方可以透過向資訊貧乏的一方傳遞可靠資訊而在市場中獲益;買賣雙方中擁有資訊較少的一方會努力從另一方獲取資訊;市場訊號顯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資訊不對稱是市場經濟的弊病,要想減少資訊不對稱對經濟產生的危害,政府應在市場體系中發揮強有力的資訊調節作用。這一職能的實現應著眼於建設以政府為主體的資訊網路平臺,重視市場規則的制定與完善,透過有效的制度供給、制度實施,加強對資訊釋出的監督,透過高質量的資訊服務以實現市場的公平競爭。
資訊不對稱不僅存在於商品交易中,也存在於企業之間的合作中。利用資訊不對稱,企業可以將風險轉嫁給合作伙伴。
案例一:某房地產企業的風險轉嫁策略
某房地產企業開發了一個大型住宅專案,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專案銷售情況不佳,資金鍊面臨斷裂的風險。為了轉嫁風險,該企業採取了一系列策略。
首先,該企業透過媒體宣傳,營造出專案熱銷的氛圍,吸引購房者關注。同時,該企業還與多家銀行合作,推出優惠的貸款政策,降低購房門檻,進一步刺激購房需求。
然而,在銷售過程中,該企業並沒有完全公開專案的真實情況,如房屋質量、配套設施等存在的問題。購房者由於資訊不對稱,往往被表面的熱銷氛圍和優惠政策所吸引,而忽略了潛在的風險。
隨著專案的推進,房屋質量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購房者紛紛投訴。此時,該企業已經將大部分風險轉嫁給了購房者,自身損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由於該企業已經與多家銀行合作,即使面臨購房者的退房要求,也可以透過與銀行的協商,將部分風險轉嫁給銀行。
在這個案例中,該企業利用資訊不對稱,透過媒體宣傳和優惠貸款政策等手段,營造出熱銷的氛圍,吸引購房者關注。同時,隱瞞專案的真實情況,將風險轉嫁給購房者。當問題暴露時,該企業又與銀行協商,將部分風險轉嫁給銀行。這一系列策略使得該企業在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時,成功地將風險轉嫁出去,降低了自身的損失。
案例二:某科技企業的供應鏈風險轉嫁
某科技企業是一家專注於智慧硬體研發和生產的企業。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該企業面臨著供應鏈不穩定、原材料價格波動等風險。為了轉嫁這些風險,該企業採取了一系列策略。
首先,該企業透過與多家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分散了供應鏈的風險。同時,該企業還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對原材料進行改進和最佳化,降低了對特定原材料的依賴。
然而,在採購過程中,該企業並沒有完全公開自身的採購需求和計劃,導致供應商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供應商為了爭取訂單,往往採取低價競爭的策略,導致原材料質量參差不齊。
當智慧硬體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該企業往往將責任歸咎於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質量不合格。由於資訊不對稱,供應商往往難以證明自身的清白,只能承擔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