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潛力實現賽道定位 (第1/1頁)
定位正確,不要迷失存在意義 回望餘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三)蘇炳添:挖掘潛力實現賽道定位轉變
蘇炳添最初接觸田徑時,主要從事的是全能專案。然而,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蘇炳添和他的教練對他的身體條件、運動能力進行了深入分析。他們發現,蘇炳添雖然在全能專案上表現尚可,但在短距離衝刺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他的爆發力強,步頻快,具備成為頂尖短跑運動員的潛力。
透過這種對自身優勢的深刻認識,蘇炳添果斷將自已的職業定位聚焦於短跑專案,尤其是100米短跑。此後,他圍繞這一定位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不斷最佳化技術動作,提升專項能力。最終,蘇炳添在100米賽道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成為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中國運動員,打破了歐美運動員在該專案上的長期壟斷。蘇炳添的成功,是深刻自我認識帶來精準職業定位的生動例證,他透過挖掘自身潛力,找到了最適合自已的賽道。
二、企業發展:深度自我認知驅動精準市場定位
(一)可口可樂:百年品牌的自我堅守與創新
可口可樂作為全球飲料行業的巨頭,其成功離不開對自身的深刻認知與精準的市場定位。可口可樂自創立以來,始終深知自已的核心優勢在於獨特的配方和強大的品牌文化。其標誌性的碳酸飲料口感獨特,深受全球消費者喜愛,這種獨特性成為可口可樂品牌的重要標識。
同時,可口可樂認識到自已在全球市場的廣泛影響力以及消費者對快樂、分享等情感價值的追求。基於此,可口可樂將品牌定位為“暢爽與歡樂的傳遞者”,透過一系列富有創意的廣告宣傳和營銷活動,強化這一定位。無論是在奧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還是在日常生活場景的廣告中,可口可樂都傳遞著快樂、分享的品牌理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可口可樂也不斷基於自我認識進行創新。例如,面對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可口可樂推出了低糖、無糖系列產品,在保持品牌核心特色的同時,滿足了新的市場需求。這種在堅守核心優勢基礎上的創新,源於可口可樂對自身品牌價值和市場變化的深刻理解,使其在百年發展歷程中始終保持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二)小米:價效比與網際網路思維的精準定位
小米公司在成立之初,對自身的優勢和市場環境進行了深入分析。小米團隊意識到,自身在網際網路技術和軟體開發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且能夠整合優質的供應鏈資源。同時,當時的智慧手機市場存在著價格虛高、使用者體驗不佳等問題。
基於這些自我認識,小米精準地將自已定位為“高價效比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小米透過網際網路直銷模式,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推出高效能的智慧手機,迅速吸引了大量追求價效比的年輕消費者。同時,小米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注重使用者參與和社群建設,透過MIUI系統的不斷最佳化,滿足使用者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