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女性在職場上越來越獨立,越來越多的女性話題也進入了公眾視野。其中有一個話題很有趣,那就是:職場女性,到底要不要“爭氣”?

關於這個問題,網上有一個很火的帖子。發帖人是一名女性,她在某大廠做產品經理,和另一個同事同期入職,能力相當,也都很受重視。後來,她們倆都懷孕生子,但不同的是,發帖人休了產假,而同事只休了半個月的婚假就繼續工作。後來,同事步步高昇,發帖人卻原地踏步。於是,發帖人質疑,這一切是不是因為自已休了產假?

很快,這個帖子就火了,評論區裡眾說紛紜。其中有一條評論說:“不要拿產假說事,職場就是很殘酷,不分男女,只分強弱。”

這句話很戳心,但也說出了真相:職場就是競技場,想要留下來,就要憑實力說話。

一、你的不爭,可能會讓你錯失機會

同事栗子和我講過她的故事。

栗子在公司做了三年銷售,業績一直不錯。她以為,只要繼續好好幹,升職加薪是早晚的事。

後來,部門新來了一位女領導。這位女領導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佈:“接下來,我們要做一個新專案,想爭取這個專案的同事,可以來找我。”

栗子心裡也想爭取,但她不好意思去,畢竟大家平時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貿然去找領導,好像不太好。於是,她決定等一等,看看其他人的反應再說。

沒想到,這一等,就等出了問題。後來,她才知道,原來部門裡好幾個同事都去找了領導,表示想爭取這個專案。就連平時跟她關係不錯的幾個同事,也都去了。

結果可想而知,栗子不僅沒爭取到這個專案,還因為“沒上進心”,被調到了其他部門。

栗子很後悔:“要是當初我去爭取一下,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我安慰她:“就算結果一樣,但至少你努力過,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後悔。”

其實,栗子不是沒能力,而是太佛系。她總覺得,機會是等來的,不是爭來的。但其實,在職場上,機會往往是爭取來的,而不是等來的。

就像作家李尚龍說的:“如果你自已不強大,那些社交其實沒有什麼用,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

所以,與其等別人給你機會,不如自已去爭取。你只有先讓自已變得強大,別人才願意給你機會。

二、你的不爭,可能會讓你失去尊嚴

前幾天,看了一期《奇葩說》,辯題是:“奇葩星球要推出‘前任點評’app,你會使用嗎?”

其中,詹青雲的一段發言,讓我印象深刻。

她說:“在我們的社會里,女性常常被教育成,你要成為一個好妻子、好媽媽、好女兒,你要善良、要忍耐、要賢惠,但是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你要成為一個好人。”

確實,在很多時候,女性都在被教育“不爭”。她們被告知,不爭不搶,才能贏得尊重;忍氣吞聲,才能顯得大度。

但這樣的“不爭”,往往會讓女性失去尊嚴。

就像電視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她就是一個典型的“不爭”女性。

樊勝美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哥哥,而她,則成了那個被犧牲的“扶哥魔”。

哥哥買房,她出錢;哥哥闖禍,她善後。甚至,連哥哥的孩子,都要她來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