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此以往,底層民眾的創新熱情與積極性必然會遭受沉重打擊,整個社會的創新活力源泉也將隨之逐漸乾涸。

2.精英階層保守與創新停滯:精英階層在階層固化的溫床上亦容易滋生出保守心態,進而導致創新停滯不前。當精英階層憑藉其既得資源優勢與社會地位能夠輕鬆維持自身階層地位時,他們往往會傾向於維護現有的利益格局與秩序,對可能打破這種平衡的創新變革持謹慎甚至抵制態度。在企業界,一些行業壟斷巨頭在長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後,為了保護自身的壟斷利潤與市場份額,往往會利用其在技術、資金、品牌等方面的優勢,構築起一道道堅固的技術壁壘與市場準入門檻,限制新興企業與創新力量的進入。他們在技術研發方面更多地關注如何維持現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缺乏對具有顛覆性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探索熱情。在學術界,部分資深學者在獲得了較高的學術地位與榮譽後,可能會陷入學術舒適區,過於注重自身學術聲譽的維護,而對新興的學術觀點、研究方法以及跨學科研究領域缺乏足夠的關注與積極參與,導致學術創新進展緩慢。這種精英階層的保守傾向不僅阻礙了自身的創新發展,也使得整個社會難以在創新浪潮中實現突破性進展,進一步削弱了社會的創新活力與發展動力。

(二)經濟發展的瓶頸

1.人力資源錯配與效率損失:階層固化極易引發人力資源的錯配現象,從而導致經濟執行效率的顯著損失。在階層固化的社會結構中,人們的職業選擇與發展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出身、階層背景等非能力因素的制約,而非基於個人的興趣、才能與專業素養。這就使得大量具有潛在創新能力與專業技能的人才被束縛在與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崗位上,無法充分施展才華。例如,一些出身於低階層家庭的優秀學子,儘管在學術研究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與潛力,但由於缺乏家庭經濟支援與社會關係網路的助力,在畢業後可能無法進入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從事與其專業相關的研究工作,而不得不選擇一些薪資待遇較低、職業發展空間有限的基層崗位,如普通企業的生產流水線工人或服務行業的基層服務人員等。這種人力資源的錯配現象,不僅造成了個人才能的巨大浪費,也使得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無法得到最佳化配置,降低了經濟生產過程中的勞動生產率與資源利用效率,進而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了嚴重製約。

2.消費市場分化與升級乏力:階層固化還會導致消費市場的分化與升級乏力,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產生負面影響。當社會階層差距過大且呈現固化趨勢時,不同階層之間的消費能力與消費需求結構會出現巨大差異,且難以實現有效的對接與互動。高階層群體由於擁有雄厚的財富積累與較高的收入水平,其消費需求更多地傾向於高階奢侈品、個性化定製服務以及海外旅遊、文化藝術投資等高階消費領域,這些消費需求雖然能夠帶動部分高階產業的發展,但對整個社會消費市場的規模擴張與結構升級的拉動作用相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