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的這套永樂大典自然不是那套永樂正本。

當然也不是嘉靖的那兩套副本。

但他這裡絕對是最全的一套!

他這套永樂大典的成書時間,乃是跟永樂正本同年!

“我知道這有些不可思議,但我這裡的確實是跟永樂正本同源的東西!”

當初為了這套大典,李辰可以說是挖空了心思,付出了無數的代價。

當然,他也知道這套書籍如今拿出來是多麼的驚世駭俗,若是不能說清楚它的來歷的話,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相信他所說的話。

而這一切的故事,都要從一個和尚說起……

“永樂元年,燕王朱棣即位,為了一睹這部史上最偉大的類書的風采,我扮作一遊方道士接近了那隻病虎……”

不能改變歷史的走向,李辰便開始痴迷於那些文化的瑰寶。

而大明時期,最讓他好奇以及垂涎的,便是這部《永樂大典》。

為了有能夠接觸到這部大典的機會,他終日遊蕩在黑衣宰相姚廣孝的府前。

姚廣孝此人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傳奇人物。

祖上世代行醫,他卻對醫學毫無興趣,反而對佛學無比嚮往。

十四歲時,姚廣孝便剃度出家,法號“道衍”。

但當了和尚後,姚廣孝的向佛之心卻也並不是那麼堅定。

於是他又拜了一位道士為師,開始潛心修行陰陽之術。

先為和尚,又學道法,姚廣孝卻是一點方外之人的氣質都沒有。

大相士袁珙見他一雙三角眼,面露兇光,形似病虎,稱他有劉秉忠之相!

他病虎的外號也就此得來,而姚廣孝也將袁珙的這番話奉為圭臬,一生都想找到值得自已輔佐的“忽必烈”。

不得不說他是幸運的,遇到了燕王朱棣。

姚廣孝確實是個有才能的。

在姚廣孝的輔佐之下,朱棣這個燕王成功戴上了一頂白帽子。

燕王能夠繼位成功,姚廣孝絕對算得上是居功至偉。

再加上他在‘儒,釋,道’三教都有極高的造詣,所以被封為僧錄司左善世,並加太子少師。

為了保護自已,李辰從不入朝為官,而想要見到永樂大典的正本,李辰第一時間便想到了這頭病虎。

此時的姚廣孝已經是68歲的高齡,為了能入他的法眼,李辰可以說是費了不小的心思。

他知道永樂大帝為了歸攏人心,也是為了繼承太祖洪武帝的遺志,將會命以解縉為首的一應大學士編纂類書。

解縉團隊編纂的‘文獻大成’自然是不會入永樂大帝他老人家的法眼,這活計最終還是得落到姚廣孝的身上。

為了能參與到永樂大典的成書過程中去,李辰扮作一位赤腳行走的遊方道士來到了姚廣孝的慶壽寺中。

解縉編的文獻大成未能讓永樂帝滿意,說是“所纂尚多未備”,也就是說這部大典不夠全面。

於是命姚廣孝重新組織人手編纂此書,這可讓姚廣孝犯了難了。

雖說他‘儒,釋,道’三教皆通,見識比那解縉高點但也有限,人家都做不到的事他就能做到麼?

恰在此時,他聽聞自已的慶壽寺中來了一位遊歷天下的道士,真可讓他有了好奇之心。

自已是以和尚之身修行道法,這遊歷天下的道士進我佛堂又是何故?

初見李辰之時,姚廣孝的一雙三角眼放出精光,盯著一身道袍的李辰久久不語。

“小道李辰遊歷自此,久仰道衍大師的大名,特來拜訪,若有打擾之處還望海涵。”

李辰行了一個道家之禮,姚廣孝以佛禮回之。

“小道長一路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