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的話讓姚廣孝茅塞頓開。

‘文獻大成’之所以不夠全面,就是因為參與編纂的人員身份太過單一!

永樂帝要的是什麼?

是有史以來最全面,包含了世間萬物的一套百科全書!

這樣的書籍,只有集各行業頂尖之人才能編成!

於是,姚廣孝廣招天下英傑,聚集了三千多位各行業的頂尖人才來參與編纂此書。

李辰自然也被姚廣孝命為監修之一。

姚廣孝給李辰的承諾是,若此書編纂得令永樂帝滿意的話,

許他翰林院五品侍讀,並會將他的名字以監修的身份編入大典名冊。

這兩個獎賞可以說是能讓一個普通人一步登天了。

明朝透過科舉考取進士的舉子最高也不過授予五品官職。

也就是說,只要此書編完,李辰就相當於在明朝考了一個狀元!

明朝科舉的難度懂的都懂……

而後面那個獎賞更是所有文人夢寐以求的榮譽。

讀書人,誰不想青史留名?

永樂帝下定如此決心編纂的一部類書,在歷史上的重量已是可以預見。

在這樣一篇鉅製之中留下自已的姓名,相信沒有哪個讀書人能抵住這種誘惑!

但李辰抵住了。

當官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

且那時候的他都是儘量在避免自已留下太多痕跡。

所以,姚廣孝承諾的這兩樣東西,李辰全都不要!

這倒是讓姚廣孝犯了難了。

李辰為大典的編纂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即便是他這個總編纂,為這本大典出的力都不一定比得上李辰。

但是這已經是自已能拿出的最高的誠意了。

這都不滿意的話,他到底想要什麼?

李辰很快給了他答案。

原本他只是想親眼見證這部大典的誕生,並沒有想過要獲得什麼。

但是既然有能撈一筆的機會,李辰怎會放過呢?

“我告訴姚廣孝,我可以聯絡各行業的人士來參與編纂此書”

“也可以為大典提供一些隱秘的古籍作為參考”

“但我不要高官厚祿”

“更不求青史留名”

“我只求在編纂此書時,先將所有的內容編成草稿,然後再抄錄到正本上作為成書”

“而我要的,便是這份草稿!”

李辰太明白永樂大典在後世的價值了。

一冊副本便能拍出上千萬的高價,若是正本的話,價值簡直不可估量。

可惜永樂正本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不見蹤跡,副本也被無良的官員偷盜,或是被外邦所劫掠。

如今還有記錄在世的,不過區區四百餘冊。

要知道,全套大典可是有著11095冊!

如今既有機會接觸全書,李辰想試試自已能不能保下一套完整的大典。

得知李辰的所求之後,姚廣孝請示了永樂大帝。

當永樂大帝問姚廣孝這是何人所求之時,姚廣孝高深莫測的道:

“不似世間子,恐是天上人!”

是的,在姚廣孝看來,李辰就不該是這世人之人!

他自幼便踏出紅塵,無論佛法還是道術,他都有著絕對的自信。

憑著一雙慧眼,他更是將白帽子戴到了燕王朱棣的頭上。

但李辰此人,他看不透!

此人彷彿不沾世間因果一般,看不清來路,更望不見歸途。

偏偏他又有著堪稱浩瀚的學識,對這個世界的瞭解簡直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