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跟蘇東坡,真可以說得上是兩個完全不同之人。”

“從他被貶黃州前後的作品來比較不難發現這一點”

“成為‘東坡居士’之後,他的心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昇華!”

李辰深切感受到這一點是在元豐五年(1082)的時候。

彼時的蘇東坡已經在黃州生活了將近三年的時光了。

真正可以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三月七日,蘇東坡邀李辰,張懷民等人一同去往沙湖遊玩。

可惜那時候沒有天氣預報,一行人走到半途便嘩啦啦的下起了暴雨。

幸好不遠處便有一座草亭,李辰及張懷民幾人趕忙跑到草亭下面避雨。

暴雨來得突然,所有人都被猝不及防的被淋了一身。

當大夥準備升個火堆烤乾衣物之時,卻發現同行之中少了一人。

少的那人正是蘇東坡。

轉頭望去,才發現,蘇東坡手裡杵著竹杖,已有些滄桑的頭顱微微抬起,雙眼微閉,眉頭緊鎖,就那麼孱弱卻又堅定的站在風雨之中!

“子瞻在搞些什麼?這樣非得淋壞了不成!”

張懷民說著便要過去將蘇東坡叫來躲雨,卻被李辰給一把拉住了。

對著張懷民搖了搖頭,且示意隨行之人都不要出聲,他知道,蘇軾即將迎來蛻變!

蘇軾獨自立在風雨中,暴雨無情的拍打在他飽經滄桑的臉頰上,狂風伴著雨聲不停的從耳邊呼嘯而過,但他的心境卻在這風雨的洗禮下越發的平靜。

與自已這幾年遭受的苦難對比,這暴雨淋身算得了什麼?

與自已在御史臺中遭到的攻訐怒罵,以及這兩年遭受的非議來說,這點風聲又算得了什麼?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蘇軾緩緩開口,聲音在風雨中略微有些顫抖,但在亭中眾人聽來卻又是如此的堅定不移,擲地有聲!

這時,他們也明白了李辰為何要攔下他們,蘇軾,正在作出一首蛻變之作!

這些年遭受的困苦,怒罵,非議算得了什麼?

我蘇子瞻不會再去理會這些嘈雜之音,甚至要踏著這些苦難大步前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的眼神愈發堅定起來

將自已貶謫成團練副使又如何,

誰說穿著草鞋,杵著竹杖走得就沒有車馬快了?

任憑風吹雨打,哪怕我只有一身蓑衣照樣也能過好自已的一生!

蘇軾的吟誦讓草亭中的所有人都將複雜的眼神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作為蘇軾的好友,他們最清楚自烏臺詩案以來他受到了多大的折磨。

從高高的廟堂一朝被踢到了田間地頭,

從衣食無憂到現在需要揮舞鋤頭來養活家人,

東坡居士?

不過是極度落差下的無奈自嘲罷了!

但此刻,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讓大家知道,子瞻他真的不在乎那些苦難了,他是真的開始享受現在的生活!

這不是妥協,而是一種境界上的昇華!

暴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片刻間,烏雲便已經離去,被烏雲遮住的陽光也重新灑落人間。

蘇軾渾身被雨淋溼,此刻烏雲散去,拂過的春風卻是讓他不自覺的打了一個寒顫。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春風吹拂在被淋得溼透了的身上,這才讓他感受到了一絲絲的寒意,

也讓他從那種奇妙的境界中被抽離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