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死了大量的腦細胞才背下來的,結果現在全還給老師了,就特麼記得一句‘檣櫓灰飛煙滅’!”

“……”

李辰對於彈幕的種種抱怨深感同情。

《念奴嬌》還好,前後兩篇赤壁賦是真特麼的難背啊……

“我在黃州待了很長的時間,一直到子瞻被重新啟用,我才再次與他分別……”

其實宋神宗還是很看重蘇軾的才能的,一直都想重新啟用他,但當時朝堂上多是新黨之人,他們都不待見蘇軾,所以蘇軾真正重新得到啟用時,已是哲宗繼位之時了。

哲宗皇帝年幼,由高太后垂簾聽政,而高太后非常欣賞蘇軾的才能。

於是從元豐八年(1085)開始,蘇軾就不停的開始升官。

他回到汴京時先是被封為了起居舍人,雖然官職只有六品,但這個位置可是有實權的,算得上是個很重要的位置了。

然後不過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他又被提拔成了中書舍人,這個職位可是負責起草詔令的!

到元祐元年(1086)九月之時,蘇軾已升為了正三品的翰林學士!

蘇軾曾從一地知州被一夜貶為團練副使,而今卻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坐上了正三品的官職,

這,才是真正的經歷過了“大起大落”!

元祐二年(1087)的時候,蘇軾已經開始為年幼的哲宗皇帝講學了,他的仕途似乎真的開始了騰飛。

距離那個相位也不過只有一步之遙耳。

但李辰說了,蘇軾是真的不會當官。

或者說,他是真的作死!

司馬光上任宰相之後,全盤否定了王安石的變法,開始以自已的手段來治理朝政。

按理來說,之前因為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而遭遇大難的蘇軾該是司馬光天然的盟友才對。

但這傢伙是真的“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在司馬光整頓新法之際,他又跳出來說新法裡面有許多的可取之處。

你看看,人家王安石在位的時候他把人家的新法罵得一無是處,

如今新相上位,為了鞏固地位開始針對新法了,他又開始支援新法裡的一些東西。

這不是作死是什麼?

“為國不可輕生事,亦不可膽怯避事!”

他的這句話徹底惹怒了主張與西夏議和的司馬光,為了避免烏臺詩案再次發生,蘇軾自請調離了京城。

元佑四年(1089),蘇軾時隔多年又回到了杭州任職。

他這次在杭州擔任的乃是知州,便沒有再像之前當通判時那般整日遊山玩水。

“子瞻這次到杭州任職可是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實事的”

“而我也跟他在杭州見了最後一面”

“我與他相識三十載,終是到了要說再見的時候……”

蘇軾對杭州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哪怕到千年後的現在,他的功績依然稱得上一句卓絕。

為了疏浚西湖而種植菱角等物,然後用三個石樁作為了菱角種植範圍的劃分,

而這三個石樁,便被稱為了‘三潭映月’,也就是印在一元RMB背後的那幅畫面。

還有大名鼎鼎的蘇公堤,也是蘇軾在這時候修建的。

而李辰入世已有將近四十載,也到了他該隱去自已蹤跡之時,所以,在杭州,西湖邊上,李辰與這位北宋第一大文豪正式的告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