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顛沛流離 (第2/2頁)
連線鑑寶主播:我真的活了兩千年 少年自有青雲志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離聆泉直播鑑寶確實還有好大一會兒,於是他便也沒有掃大家的興。
“其實我跟子瞻的交集到這裡也就結束了”
“但我看很多朋友對子瞻的餘生都還是比較好奇的”
“那我就再給大家說說……”
剛回汴京時,蘇軾著實是風光了一段時間的。
彼時的高太后還沒去世,於是在她的幫扶下,蘇軾一路升官,坐到了禮部尚書的位置。
這也是他一生中到達過的最高的官職。
可惜的是,風光了一年都不到,高太后去世了,已經成才的宋哲宗開始執掌大權。
哲宗是支援新黨的。
而蘇軾雖然在司馬光當權之時反對他‘盡廢新法’,但他也始終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所以便被哲宗視為舊黨,對他並不待見。
再加上新舊兩黨的官員也都把他當做政敵,於是,他便開始了自已顛沛流離的晚年生活。
短短三年的時間裡,蘇軾先後去了潁州,揚州,最後去了定州。
定州已是屬於邊關之地了,對於朝廷官員來說絕不是個好去處。
但即便如此,那些看不慣他的人仍舊覺得不滿足。
元祐九年(1094),哲宗皇帝改年號為“紹聖”,也對朝廷官員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清理。
蘇軾正在被清理的名單上面。
於是,剛剛鞏固完邊防的蘇軾,又被一紙詔令貶到了惠州,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嶺南。
貶謫到嶺南,其實已經跟流放沒有什麼區別了。
但即便如此,那些人還是不滿足!
他們見蘇軾在惠州生活得無比的肆意瀟灑,完全沒有一點被流放的概念,
於是便又紛紛出力把他一竿子支到儋州去了。
這可真算得上是流放了。
而且流放儋州,對北宋時計程車大夫來說,已經是隻比滿門抄斬好上那麼一丟丟的懲罰了……
但是那些人永遠都不會明白。
小人只能驅使君子的軀體,卻無法駕馭他的靈魂。
蘇軾一路流放一路吃喝玩樂,根本就沒把這些爛事放在心上,
畢竟他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蘇子瞻了,而是豁達豪放,處變不驚的蘇東坡!
於是,在嶺南,他便作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更是在他的第二首定風波中寫到: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而即便是在花甲之年被貶到儋州,過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碳,夏無寒泉”的生活
他還能滿不在乎的說出“他日誰做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而且他還在寫給兒子蘇邁的信裡玩笑般說到,
海南這地方的生蠔非常的好吃,
你千萬不要告訴其他人,我怕他們都來跟我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