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走了,不過給楊夢龍留下了一千來人,都是年輕力壯的敢戰之士,只要訓練得當,這一千來人肯定會成為一支相當強悍的部隊的。不過他現在沒有這個時間,他忙著加固城防,救治傷員,埋葬屍體,忙得不可開交。

這一仗下來,明軍死傷是非常慘重的,都超過兩千人了,傷員近千,城裡的大夫忙得連水都顧不上喝,還是照顧不過來。由於缺乏藥物和有效的醫療手段,很多傷員陸續死去,尤其是被箭射傷的,建奴用的利箭箭鏃泡過糞汁,被射中的人就算不當場死去,也會很快傷口感染,以當時的醫療技術,一旦傷口感染,幾乎判了那名傷員的死刑,這年頭可沒有什麼青黴素,連雲南白藥都沒有,再高明的大夫也無能為力。楊夢龍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傷員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一種挫敗感油然而生。

原來,來自數百年之後的穿越者也不是無所不能的。

幸運的是,建奴似乎被打怕了,遲遲沒有再發現建奴的蹤影。開始的時候大家不敢放鬆警惕,還是枕戈待旦,直到建奴從鄰近幾個縣撤退的訊息傳來,他們才知道,建奴的兵力正往京城中心地帶收縮,他們安全了。

全縣軍民長長的鬆了一口氣,看看鄰近幾個縣那遍地死屍的慘狀,都深感慶幸,有一點財力的人家甚至鳴放鞭炮,大肆慶祝。

這段時間楊夢龍一頭紮在軍營裡,向舞陽千戶所計程車兵反覆詢問著舞陽縣的情況,從人口分佈到各個勢力的劃分,鉅細無遺,看來他對那裡的事情真的很上心。士兵們倒很樂意見到他如此上心,盡心盡力的回答他的問題,張千戶掛了,張家在舞陽縣算是徹底完蛋了,可舞陽千戶所還在,總得有人來當這個千戶的。他們更希望由楊夢龍來當這個千戶,因為他信守承諾,敢作敢當,比張千戶那個除了撈錢什麼都不會的王八蛋強多了。從士兵們口裡,楊夢龍得知,舞陽縣很窮,只有幾萬人口,土地也談不上肥沃,加上連年乾旱,很多田地無法耕種,農民逃到了外地去。舞陽千戶所下屬的田地也好不到哪裡去,好一點的軍田都讓張千戶給佔了,軍戶耕作的田都是那種麥子種下去長得跟狗尾巴草一樣的瘦田,一年到頭辛苦勞作,連飯都吃不飽。張千戶名下倒是有幾個鐵礦,每年出產不少鐵砂,給他帶來了鉅額的利潤,也正是依靠鐵礦賺到的錢,張千戶才有這個能耐養了一百多名家丁。不過軍戶是沒有那個資格分享這些鐵礦所帶來的財富的,沒被抓進礦山裡當免費勞工就算不錯了。

舞陽人的生活代表了河南人在明末的苦難。千百年來,中原一直是群雄逐鹿的戰場,此起彼伏的戰爭給中原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每到王朝末代,中原總要元氣大傷,從漢末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到唐末回鶻的血酬,從無例外。在那片土地上苦苦掙扎的人民也許並不知道,末日的陰霾已經籠罩了中原,此後十餘年裡,旱災、蝗災、兵災、瘟疫將接踵而來,把他們逼向絕境。

楊夢龍沒有想那麼遠,他只是想弄清楚舞陽縣的情況,免得到時兩眼一抹黑罷了。舞陽縣的情況不好也不壞,人少,勢力自然也少,最妙的是根本就沒有人知道那裡有一個足夠數億人吃上幾百年上千年的大鹽礦,只要能將埋藏在地下的鹽礦挖出來,想不發財都難。只是,開採鹽礦並非易事,鹽礦埋藏深度普遍在兩千米以上,舞陽鹽礦埋藏較淺,但也將近一千五百米了,以明朝的技術條件,想挖這麼深簡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幸運的是,老祖宗給他留下了足夠的智慧和財富,在四川自貢,鹽井的工人硬是用簡陋的工具打出了一千多米深的鹽井,而且還有加深的餘力,因此要開採舞陽鹽礦雖然困難,卻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實在不行,那裡還有鐵礦嘛,這個也很值錢的,活人還能讓尿給憋死不成?

弄清楚情況之後,楊夢龍開始未雨綢繆,作先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