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名將 (第1/3頁)
砍翻明末:開局一把狗腿刀 流光飛舞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古代,直呼其名是很不禮貌的表現,甚至可以視為是對一個人的侮辱,楊夢龍的表現可以說是太失禮了。白袍將軍卻渾不在意,依舊溫和:“小將軍認識盧某?”
楊夢龍抽著涼氣,點頭如小雞啄米:“認識,認識,怎麼可能不認識嘛!”
確實,但凡看過幾本明末題材小說的人都不可能不認識盧象升,這個名字是明末那黑暗的年代中一顆閃耀的星辰,不管是誰寫明末,都繞不過他。
明朝確實是個非常有意思的朝代,一般的王朝到了末代,早已人才凋零,它不一樣,在它最後那十幾年裡,依舊名將輩出。崇禎一朝就出了四號猛人,分別是曹文詔、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一個比一個厲害,而盧象升更是猛人中的猛人。他是江蘇宜興人,文人出身,一副書生的文雅樣,天啟二年考中進士,任戶部主事,由於工作出色,人緣也好,沒兩年就提了員外郎,再過三年,又當上了大名知府,從考中進士到當上知府,才不過五年時間,而那時候,他才二十來歲,真正讓考了一輩子都考不到一個舉人的老書生和在京城裡熬了二十年都沒熬出個泡來的官員知道了神馬叫速度。他為官清廉,沒有灰色收入,做事認真負責,百姓對他的印象極佳,說白了,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標準的讀書人,一個文官。
但是文官裡也會出猛人的。他除了喜歡讀書外,還自幼習武,力大無比,一百多斤重的練功刀掄舞如飛,更熟讀兵書,可謂文武全才。如果是在太平年代,他這方面的本事多半是派不上用場的,但不幸的是,他遭逢的是王朝末代,天下大亂,狼煙四起,這就讓他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崇禎二年冬,後金繞過寧錦防線,自喜峰口入寇,天下震動,崇禎下詔天下兵馬入京勤王,他也招了一萬來人趕赴京城,協防京畿。當時入京的兵馬有十幾路,這支以農民為主的兵馬很不起眼,但很有意思,因為壓根沒有人叫他來。盧象升是個負責任的人,他認為食君俸祿,當為君分憂,管你叫不叫,反正聽說京城危急,他就帶著臨時拼湊的人馬趕過去了。這支不起眼但很有趣的隊伍在北京城下守了一個月,沒有跟後金軍隊交戰,後金主力撤退後,他們也打道回府了,也算立下了小小的功勞。朝廷看中了盧象升的軍事才能,將他提拔為參政,專門負責練兵。從此,文人出身的他再也無緣經卷,帶著自己的部隊東擋西殺,戰流寇,戰建奴,戰袍一直沒能解下,直至戰死沙場。
公平的說,明末的能人並不少,洪承疇、孫傳庭、曹文詔、楊嗣昌,要麼是萬夫莫敵的猛將,要麼是統率千軍萬馬的統帥,但洪承疇貪生怕死,孫傳庭過於孤傲,曹文詔略嫌自大,楊嗣昌氣量窄小,缺乏容人之量,真正能挑大樑的,就盧象升一個。他善於練兵,單兵作戰能力只能算二流的北直隸兵被他打磨成了天下聞名的天雄軍,令流寇聞風喪膽;他驍勇善戰,每一仗都身先士卒,殺敵無數,被流寇稱為“盧閻王”;他具有極強的個人魅力,能讓眾將領心悅誠服,關寧軍夠橫吧?就沒有哪個內地將領鎮得住這幫驕兵悍將的,只有他能讓協助作戰的關寧鐵騎全力配合,讓關寧軍怎麼打關寧軍就怎麼打;他還是搞民政的一把手,就任宣大總督的時候發動宣大軍民墾田開荒,糧食獲得了少有的豐收。最最難得的是,他始終忠誠於這個帝國,不曾有過儲存實力的念頭,不管是剿滅流寇還是抵卸後金,都是拼死作戰,可以說,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然而,他的結局卻是最為悲慘的。曹文詔戰死沙場,也算死得其所;孫傳庭在崇禎十七年戰死,也算是殉了國;洪承疇松山戰敗被俘,降了滿清,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這三位的結局都不算太壞。唯獨盧象升,在崇禎十一年後金再次入寇的時候提師殺敵,卻受到楊嗣昌和高起潛多方掣肘,最終力戰殉國,因為得罪過楊嗣昌,不僅得不到自己應得的榮譽,連入土為安都不行,戰死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