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進攻越國,大敗越軍,殺死無疆。

由於越王無疆生前未曾明確指定王位繼承人,導致他的長子次子各以正統自居,紛紛建國,越國分崩離析。

自此春秋五霸徹底落幕,天下諸侯逐漸統一,凡是實力弱小的諸侯國皆滅。

最終只剩下秦國,楚國,齊國以及趙魏韓,燕國,七國,也稱之為戰國七雄。

人間界雖然時間線錯亂,但華夏曆史還是朝著特定的軌跡發展。

隨著崑崙發動底牌推動人間王朝的興衰更替,諸侯混戰結束,諸侯魏、韓、楚、齊、燕在諸侯混戰中陸續被打殘。

關東六國僅剩趙國實力最強猶在秦國之上。

不過秦國的殺神白起也趕上了秦始皇嬴政在位的時代,孔子和鬼谷子也是同朝為官。

嬴政掌權,軍中有猛將,朝中有聖賢,自然不可能再發生太后專權之事。

在鬼谷子的謀劃之下,大秦終於發動了天下統一的戰爭。

同時,諸子百家之中,縱橫家儒家也開始向道家,陰陽家為首的百家發起最終氣運歸屬之戰。

身在趙國的藺相如,乃是百家之中的縱橫家之人,廉頗亦是兵家翹楚,秦趙之戰,二人皆是想辦法推辭不戰,告老還鄉。

趙國還有將相和,但卻沒有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只有廉頗老矣,無力再戰。

趙國不得已之下,只能任用趙括領兵作戰。

起初秦、趙兩國因爭奪韓國上黨,而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

從秦國出兵使韓國,割讓上黨到秦國獲勝,耗時三年。

而長平之戰在白起和趙括的對決之中僅僅持續了五個月,趙軍便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四十五萬。

如此之多的人族,崑崙自然不會任由他們身死,因此暗中出手勾連洪荒世界通道,全部送往了洪荒天地。

這些人每人最少都為崑崙貢獻了兩點氣運值,多的甚至數百上千點氣運值。

插手人間王朝之事,雖然會產生不少因果之力,但為了氣運值崑崙也顧不得這麼多了。

而且這些本應該被白起坑殺的四十五萬趙軍,死後也不會入六道輪迴,崑崙送他們入洪荒,也算是一件善事,即便是有因果也是善果。

不僅如此,殺神白起也能因此免受因果之厄,可謂是一舉多得之事。

只此一役,崑崙便獲得了數百萬氣運值,若是多來上幾十次,便足夠讓崑崙重證法則聖人之道。

長平之戰秦國獲勝,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天下再無諸侯可與秦國一戰,至此秦國的統一也成為了時間問題。

不過若想完成真正的統一,不僅要完成疆域上的統一,思想上的統一更加重要,道家,陰陽家都是必須要解決的隱患。

能夠統一天下的國家,不論是大秦還是大漢,對人族的影響都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完成思想上的統一,國家民族才會長盛不衰。

歷史上的大秦,就是因為沒有徹底完成思想上的統一,才會二世而亡。

如今有了孔子親自輔佐,大秦歷史自然不可能再按照歷史發展。

隨著大秦蒙武、蒙恬、蒙毅一家,王翦,王賁一家,李信,章邯等猛將的相繼出世,大秦統一之勢已經浮於表面。

大勢之下,在陰陽家的暗中聯合之下,六國完成合縱之勢。

縱橫家叛徒公孫衍聯合陰陽家一眾,相聚於趙。

“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

公孫衍首先發起,由陰陽家暗中遊說六國,推動六國最終完成聯合抗秦。

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因此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之為稱“合縱”。

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