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劉羽甦醒後第一時間研磨,給曹操、袁紹等摯友寫信,離別數日,他甚是想念友人,急需他們回信交流。

這一封封信可都是馬尼啊!

書寫完畢,令人快馬加鞭傳送出去後,劉羽稍作休整,旋即與劉岱辭別!

劉羽的車隊再次啟程離開兗州。

不過從劉岱這裡利用“玻璃佛像”交易的“五萬石糧草”,共計有上千輛輜重超過他防護極限,只能暫時存放在兗州,僅帶著近萬石糧草北上。

等回到老家常山,以常山為中轉點接收糧草,轉送到幷州開啟宏圖霸業!

在劉岱的親自相送下,劉羽在白馬渡口過黃河,北上冀州魏郡。

冀州魏郡與趙國接壤,後就是常山。

但劉羽並沒有直接回歸家鄉,而是陸續拜訪了冀州魏郡的世家豪強,後更是繞道清河國,拜訪了未來的五望七姓中的崔家。

目的自然是交易糧草!

而劉羽交易的籌碼則是“玻璃神像”,道家七十二神像已經購買送達,劉羽透過雙穿門往返搬運,販賣交易。

當神像問世後,轟動整個冀州!

未來黃巾起義由太平道發起,席捲全國,冀州尤為劇烈,原因是太平道的大本營正是冀州鉅鹿郡,也是張角三兄弟的老家。

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宗教方式籠絡人心,三兄弟以鉅鹿郡輻射四面八方,冀州崇尚黃老之學、道家學說極盛,在這裡佛教幾乎沒有立錐之地,太平道為首的道教獨佔鰲頭!

這種情況下,當劉羽搬出道家玻璃神像後,何止是轟動,簡直就是競相追捧,甚至有些狂熱了!

劉羽成為冀州世家的座上賓,沒有檔次的豪強想要見上一面,排隊都要排個三年五載。他們不是狂熱劉羽,而是他手中的神像。

虔誠的通道者認為,這是神降臨的痕跡,簡稱“神蹟”!

靠著這種熱捧,劉羽趁熱打鐵交易糧草,花費上萬元、絕對不超過十萬元的玻璃道家七十二神像,為劉羽換來了總計三十萬石的糧草!

三十萬石啊!!!

漢代一石大概120斤,相當於現代一半即62斤左右,三十萬石糧草等於30w石*62斤=1860萬斤,按照麥子2.5元一斤計算,那就是相當於4650萬元!

用不超過10萬元的工藝品,交易換得價值4650萬元的糧草……

恐怖如斯!!!

簡直令人歎為觀止!!!

劉羽都在考慮,他是不是應該專職當一個“兩界倒爺”算了。

當然這也只能想想罷了!

經過劉羽在河南、冀州接連“豪擲玻璃”,曾經高貴華麗的玻璃,漸漸跌落塵埃,物以稀為貴,這氾濫之後,也就逐漸貶值。

未來應該賣不起這種高價了!

劉羽正在考慮,要不要藉著古代道路交通不便、傳信不便,利用這種資訊差、時間差,最後來幾筆玻璃交易,將這個“龐氏騙局”送到“有緣人”手中。

不是劉羽缺德,這些世家豪強為富不仁,土地兼併,巧取豪奪,令百姓們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劉羽只不過是“劫富濟貧”,“打土豪分田地”。況且“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這不是商業道理嗎?

不過最後劉羽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一來他是幷州刺史,赴任時間已經滯後延緩太久了。二來漢代注重出身和名望,哪怕他漢室宗親的身份天然是站在皇權一邊,但也不可能得罪死世家豪強。

如今玻璃逐漸氾濫,但價值還在,貶值還需要一段時間。之後的事情誰也怪不到劉羽頭上,還會認為這是亙古天理,王朝都有興衰更迭,更逞論是玻璃商品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