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間,遼金帝國與蒼林帝國之間於蒼龍江上頻繁產生些許小摩擦,尤以雙方負責巡邏的水師最為突出。他們時常不期而遇,隨後便是一番劍拔弩張,弓箭交錯互射。然而,令人慶幸的是,這些衝突始終未升級至大規模的軍隊交戰之態。
但這次卻截然不同!彷彿早有預謀一般,遼金帝國此番竟是傾盡全力,調遣大批精銳部隊徑直殺向南都。
短短兩年時間裡,他們精心打造出眾多巨型戰船以及威猛無比的蒙衝戰艦。遠遠望去,江面上密密麻麻布滿船隻,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黑色洪流朝南都滾滾湧來。
僅論數量而言,其規模遠超江州水師所擁有的艦船數倍有餘!更有不計其數的小型船隻亦緊隨其後,一同朝南都進發。那場面猶如遮天蔽日的烏雲壓境,讓人不禁心生恐懼。
蒼林帝國的皇帝端木雲,經過深思熟慮後下達了一道重要命令:委任輔國大將軍秦城——這位身經百戰、德高望重的秦老將軍作為此次戰役的主帥,全權負責統領江州境內的所有軍隊。
這次並沒有調動湖州和離州兩地的軍隊。若此時貿然抽調湖州和離州的兵力,勢必會給遼金帝國的軍隊可乘之機,突襲這兩個關鍵地區。如此一來,不僅會導致前線戰局陷入被動,更可能令後方防線出現巨大漏洞,後果不堪設想。
而另一邊,心思縝密的周承在洞悉局勢之後,做出了部署。他並沒有將主力軍重點部署於水師之上,而是精心構築起三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首先映入眼簾的第一道防線正是那支強大的水師隊伍。他們猶如鋼鐵長城般矗立在蒼龍江畔,時刻保持警惕。一旦察覺到戰況不利,這支水師便能迅速沿著蒼龍江上下游靈活撤退,並與來自離州或湖州的水師成功會師,共同抵禦外敵。
緊接著,第二道防線則由固若金湯的六馬渡以及堅固高聳的江堤構成。在這裡,周承早已派遣大批精銳士兵嚴陣以待,以確保防線萬無一失。而在江堤旁邊的水下,周承也早早安排人手佈置了威力巨大的水雷。
至於最後一道防線,則是南都那巍峨壯觀的北城牆。這座城牆歷經歲月滄桑,見證過無數次戰火紛飛,如今依然屹立不倒。
北城牆與江堤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形成了相互呼應之勢,兩年前,北城牆宛如一座無法逾越的屏障,今日,它依然在保護南都的百姓。
秦城老將軍對周承所做的安排甚是滿意。此時此刻,秦老將軍已然登上城樓,目光如炬地凝視著遠方正徐徐駛來的遼金帝國那一艘艘氣勢磅礴的戰艦。這位身經百戰、歷經無數風雨的老將軍臉上並未流露出過多驚愕之色,只見他神態自若地下達命令:
擊鼓!應戰!
此次前來進犯的遼金帝國大軍中,領軍大將依然是秦老將軍兩年前的勁敵——完顏忽蘭。想當年,正是此人統率著遼金帝國的虎狼之師,橫渡波濤洶湧的蒼龍江,一路勢如破竹,直抵南都的北城牆之下。
不僅如此,他還曾多次指揮麾下士兵成功攻上城頭髮起猛烈進攻。若不是當時守城將士們拼死抵抗,一次又一次將其擊退,再加上湖州與離州兩地援軍及時趕到支援,恐怕南都早已淪陷敵手,可以說蒼林帝國的成敗存亡僅在須臾之間。
江州水師並沒有對來勢洶洶的遼金帝國的水師進行過度的阻攔與對抗。短短兩年的時間,遼金帝國竟然已悄然訓練出規模遠超江州水師數倍之巨的強大軍隊!不僅如此,其擁有的戰艦數量更是江州水師的好幾倍,實力對比懸殊至極。
站在船頭的葉永興目光凝重地注視著前方,當他望見周承發出的指令訊號時,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全體水師聽令!切勿貪戀戰鬥,迅速向兩側緩慢撤退!”
隨著他的號令落下,一艘艘戰船開始有序地改變航向,逐漸遠離戰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