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恨的就是為了爭寵讓溫宜被太陽暴曬,給溫宜喂安眠藥,最見的一點。

在劇情開始時華妃早已是後宮一霸,後宮妃嬪只要稍稍得寵便會被針對打壓,連皇后她都不放過,真的很沒腦子。

特別是她的無知自大自負,原劇情裡富察貴人被華妃罰研磨那一段真讓人無語:

華妃:

“皇上常說滿漢是一家”(那你還敢這麼對出身富察氏的妃嬪?)

“你們伺候皇上不能不懂漢文”(感情你很懂?胸大無腦這個標籤可是貼在你華妃頭上的)

“本宮教你都是為了你好”(?你算老幾?富察家的貴女輪得到你這個剛剛興起不久的漢軍旗妃嬪來教?更何況你有教嗎?研磨算個什麼東西啊)

“別以為磨這一個時辰就夠了,這功夫還遠著呢”(......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所以,雖然華妃在富察貴人小產這件事裡並未插手,但其不自量力地欺辱富察欣怡這一條就夠了。

劇情裡大大弱化了富察家的力量,就算富察家在九龍奪嫡裡支援的是八阿哥那又怎樣?富察貴人出身富察家旁支又怎麼樣?這壓根不影響,也不能成為一個漢軍旗妃嬪隨意欺辱富察家貴女的條件。

就說兩點,在歷史上富察馬齊在雍正一朝做到了“總理事務王大臣”,即相當於宰相的地位;

下一任皇后還是出身富察家。

所以原劇情裡富察欣怡被冷落就很難理解,華妃敢對富察貴人這樣也就很讓人不可思議。

總之,富察欣怡不會放過華妃,畢竟她不僅曾欺辱過富察欣怡,且是後宮中鼎鼎有名的刺頭。

當然,鑑於華妃畢竟沒有在富察貴人小產事件中直接動手,富察欣怡也就不準備用對待甄嬛那樣的手段來對付華妃。

讓富察家將年羹堯的錯處全都挑到明面上,再丟出一大堆確鑿的證據,讓早就忌憚不滿年家的皇上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動手,於是年羹堯被羅列九十二條罪狀,判斬立決,年家人被通通降罪。

華妃聽聞此訊息後如同原劇情裡一樣脫簪請罪,不過沒什麼用有就是了,畢竟這次是以富察家出的手,主打一個快準狠,也是向皇上表明滿洲八大族的態度。

華妃被褫奪封號、貶為答應,如同原劇情裡一樣。

本來到此就該結束了,但意外的華妃自盡了,原因是知道了歡宜香的真相。

這次是端妃搞的鬼,端妃這個病秧子本來以為如今皇上重視滿軍旗,年羹堯又被列了九十二罪證,華妃最起碼也應該被打入冷宮的,最後卻只被褫奪封號降為了答應。

這讓默默忍受華妃幾年欺凌、苟延殘喘的端妃接受不了,於是在華妃成為年答應的第二天去告訴了華妃關於歡宜香的真相。

本來是秘密的,畢竟不能讓皇上發現嘛,然而就是這麼湊巧,皇上當時剛好趕到翊坤宮,就偷聽到了端妃刺激華妃的全過程。

於是華妃一頭死在了皇上眼前,這時皇上彷彿又想起了華妃的美好,他抱著華妃的屍體眼神惡狠狠地看向端妃。

結局:年答應被追封為華妃下葬,端妃突發惡疾,半月後藥石無醫薨了。

第二個仇人,out。

對於此,富察欣怡是很滿意的,華妃解決了,順帶端妃也沒了。

如今富察欣怡成了皇后,各宮的分例待遇早就恢復到了正常水平,偏端妃還是那一副被欺凌的病秧子模樣,富察欣怡早就不爽了。

——

第三個,曹貴人。

在富察貴人小產事件中曹貴人作為間接導致富察貴人小產的人,富察欣怡肯定不能放過。

但曹貴人有一個女兒溫宜,富察欣怡自認不是聖母,且失去過孩子的她是最疼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