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登基後這兩年遇到了天災,龍國連年乾旱,地裡莊稼顆粒無收,各地百姓都苦不堪言,文星武上書請求減免各地賦稅,並開啟國庫,向各地發放賑銀和賑糧,而且文星武主動請命要親自去督辦賑災相關事宜,皇上同意了他的請求。
於是文星武就帶著他的次子文佳成,四子文佳錄和五子文佳青前去賑災,他們來到災區後,看到百姓個個都面黃肌瘦,甚至啃樹皮,吃野草,簡直是慘不忍睹,文星武頓時就痛心疾首,他當即下令讓所有的官員暫時放下手頭的一切事務,將賑濟百姓的工作放在首位。
他還親自率領一眾官員前往龍王廟祭祀,他跪下後說道:“龍王爺在上,弟子文星武誠心在此祈禱,若是我文家德薄,犯了違逆上天的過錯,請懲罰我文家一家就可,莫要牽連成千上萬的百姓,弟子再次俯首,祈求蒼天能垂憐黎民百姓之苦,降下一場甘霖來解救萬千生靈的倒懸之急。”
除此之外,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號召當地的鄉紳,請求他們出手相助,有錢出錢,有糧出糧,並保證日後朝廷必有重謝,“王爺這是說的哪裡話,我們也是國家的一份子,如今國家有難,我們又豈能袖手旁觀呢?”文星武站起來向他們一躬到地,“文星武再次多謝各位的慷慨相助了。”“不敢。”
文星武還寫信給皇上,希望他能率領文武百官前往龍王廟祭祀求雨,並下招罪已,來拉攏民心,因為自他登基以來,天下就遭逢旱災,此一舉動乃是明君之舉。
皇上上朝時與眾臣說了這件事,“各位愛卿,冀王昨日寫信給寡人,希望寡人率領文武百官前往龍王廟祭祀求雨,並下罪已詔,以收民心,不知各位愛卿對此有何看法?”太師靳壹顧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哦,為何?”“陛下乃真龍天子、九五之尊,安能去祭拜一個小小的龍王,而下罪已詔更是荒誕不經,有損皇家顏面啊。”皇上點了點頭,“言之有理。”這時又有一個官員站了出來,“陛下且慢,臣有話說。”只見此人三十多歲的年紀,長得英眉秀目,唇紅齒白,妥妥的一個美男子,不過他比一般的書生多了一股肅穆之氣,此人名叫魏文龍,現居監察御史之職。皇上說:“愛卿,你有何高見啊?”“啟稟萬歲,如今天災降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怨沸騰,陛下若能依冀王所言,自能重拾民心,讓天下百姓覺得陛下是一位明君。”此時嚴龍青和房墨元也站出來表示贊同,一看有人帶頭,那些官員們紛紛站出來附議,皇上一看這麼多人贊同,只好答應了,而這讓太師靳壹顧心裡極其不舒服。
文星武幾人巡視各地監督賑災事務,這一日他們來到了隴右,發現這裡依舊是一片荒涼,災民遍地,這讓文星武感到很疑惑,朝廷下發賑銀和賑糧已經好幾個月了,按理說應該早就到了,為何會是這副景象呢。他看到城門口坐著個老大爺,於是他過去詢問道:“大爺,朝廷的糧食還沒到嗎,為什麼這裡還是一副破敗景象呢?”“狗屁賑災,說得好聽,竟然還要我們自已買,而且比平常的價錢還貴,這不是存心要我們的命嗎?”文星武一聽,頓時心頭一怒,“什麼,竟然有這種事,佳青。”文佳青走了過來,“孩兒在,父王有何吩咐?”“讓此地負責賑災的官員來驛館見我。”“是。”“佳成、佳錄,你們二人進城打聽打聽,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
不一會兒,一個官員就顫顫巍巍地來驛館見文星武,“下官拜見王爺。”“免禮。”“謝王爺。”“你是這裡賑災事務的負責人。”“正是。”“你可知罪?”嚇得他直接跪下了,“下官不知身犯何罪。”“不知?賑災已經進行了幾個月了,為何這裡的狀況沒有任何好轉?”“這……”“說話別吞吞吐吐的,有什麼話就快說。”“下官也是有苦衷,身不由已啊。”“什麼苦衷?”“國舅爺現在正在此處。”“哪個國舅